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聯合國秘書長之爭:大國博弈硝煙漸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1 10:00:58


 
  作為世界上最大國際組織的“首席執行官”,聯合國秘書長的產生實際上是一個大國博弈的過程。根據 《聯合國憲章》,秘書長必須首先由安理會推薦,然後由聯合國大會任命。在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候選人要得到全部5個常任理事國和至少4個非常任理事國的支持才能當選。換句話說,常任理事國對秘書長人選擁有一票否決權。

  因此,能否成為秘書長的關鍵是安理會五常要一致同意。此前有報道猜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可能給古特雷斯投了“不鼓勵”票,以遏制他一馬當先的勢頭。這意味著,如果俄羅斯反對,古特雷斯即便獲得再多其他國家的支持也將無法勝出。

  目前,聯合國正面臨著任命首位女性領導人、以及地區輪流原則的壓力,後者要求它優先考慮東歐地區的候選人。目前符合這兩項條件的候選人有兩位:博科娃和蓋爾曼。從投票結果看,博科娃的形勢更有利,因為蓋爾曼在投票中排名第十,而博科娃則並列排名第五。

  有報道稱,俄羅斯堅持下一任秘書長應由東歐人擔任的立場,因為東歐是唯一未曾有人擔任該職位的地區。而美國則希望看到女性首次擔任這一職位。有分析稱,古特雷斯面臨的困難是,需要俄羅斯打破候選人來自東歐國家的立場,同時還需美國放棄選擇一位女性秘書長的想法。否則,有理由認為這一職位最終會落到其他人頭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上歷次秘書長的遴選過程,幾乎沒有哪一次是波瀾不興的,一些熱門人選因為大國的反對而爆冷落選,另有一些黑馬卻在各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意外勝出。而此次的秘書長選舉,最大的變數仍是大國因素。最有可能產生秘書長的東歐地區處在俄羅斯和歐美兩大集團中間,在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的作用下,來自該區域的候選人要同時令俄羅斯和歐美滿意,難度不小。

  (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