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富權:田弘茂及其任命都是充滿矛盾的復合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7 09:47:46


 
   從田弘茂的話中,我們除了看到他狂妄自大的一面之外,也看到了他自卑菲薄的另一面,因而是一個相互矛盾的綜合體,而且還體現在兩個層次上。第一個層次是他本人的自我矛盾,他曾任過陳水扁時期的首任“外交部長”,當然知道在當今的國際主流環境下,“台獨”根本就行不通,因而他就說自己不是“獨派”——這話也有為目己“挪火煮食”之意,因為自己被安排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就必須壓抑自己曾經有過的“台獨”情緒,這是受“屁股指揮腦袋”所限,並非是自己的自覺行動。但另一方面,他對大陸事務完全不熟,連習近平曾經數度申明對台政策立場,都不知曉,還寄望大陸最高層有“鬆動空間”。

   第二個層次是他本人職務的職能所需與民進黨內氛圍尤其是“獨派”的矛盾。台灣政壇有一個說法,蔡英文在物色海基會董事長人選的過程中,所屬意的王金平予以婉拒,宋楚瑜則遭到黨內“獨派”的反對,只好“回頭看”,此時黨內個派別都可接受的許信良,已經出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因而只好在備胎人選中挑選了“隱獨派”田弘茂,既不能讓對岸太“感冒”,又要安撫黨內“獨派”。而實際上,當宣布他將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後,曾經在海基會董事長人選上有所不滿的“獨派”,響起一片歡呼之聲。既然如此,他就是代表“獨派”的利益,卻出任不但需要“去獨”,而且更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海基會董事長,就必然會產生矛盾,左右為難。但從另一角度看,惟其如此,證明了蔡英文並不準備恢復海峽兩岸商談,因而就找了個並不適合的人來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反正由於自己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海峽兩會復談無期,就無需找一位承認“九二共識”的人士出任該職。反而是讓“獨派”人士出任該職,還可為海峽兩會未能恢復商談找到一個“掩耳盜鈴”的“合理”理由。因而可以預見,田弘茂的海基會董事長只是掛名,根本無事可做,就像陳水扁後期先後委任民進黨籍的張俊雄、洪奇昌,出任海基會董事長那樣。

   其實,就是田弘茂在接受某電台專訪時談到他在“國是會議”上的“貢獻”,就足以為自己“倒米”。實際上,正是這麼“國是會議”,才是台灣當局在建制領域進行“台獨”分裂活動的發軔開端。其作出的“修憲”建議,將“國代”和“立委”原先在全中國各省區選出,改為只是在台澎金馬地區選出,“總統”也是從由“國代”選出改為全民直接選舉產生,前者雖然是受形勢所限,但這兩大舉動,卻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獨台”發端。這就難怪,當大家都在強調“九二共識”之時,也是屬於“獨派”的呂秀蓮卻拋出了“九六共識”,就是此意。

   而且嚴重的是,透過“國是會議”,廢除了《刑法》一百條》,讓“台獨”勢力可以“合法”活動,並向民進黨提供了可以茁壯成長的土壤,以至可以奪取“中央”執政權。當時李登輝還沾沾自喜為“寧靜革命”,其實是另類“顏色革命”,亦即不採“暴力革命”斷手段,而是通過選舉來實現奪取政權。這正是大陸方面最為忌諱之處。

   當然,所謂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只要田弘茂能夠回到“九二共識”的正確軌道上來,並勸說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那就可以不理他過去做過些什麼,重在現實表現。因此,儘管張志軍不滿他的挑釁態度,但還是給了一個機會,“我們拭目以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