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市民從一個新樓盤的工地外走過。(法新社) |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近日,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房地產新聞又上了中國新聞頭條。一些令人匪夷所思,一些令人啼笑皆非。在上海,一則房地產新一輪調控的傳言,導致新房銷售連日井噴,離婚隊伍擠爆民政局。再有,在嚴厲的調控下,北京、天津、深圳、武漢、廣州、廈門、珠海不斷出現新“地王”。廣州一塊位於黃埔長嶺居的土地最終由以36.79億元賣出,而上海在10天內連出3塊“地王”,而珠海、廈門一天拍出7塊地王,其中珠海一塊土地更以高出底價545%成交。
美國《僑報》9月1日載文《高房價將抑制中國創新前景》,文章說,過去兩年,全國一綫城市房價持續暴漲。按照統計局的官方數據,與2014年底相比,深圳二手房價累計漲幅為66%,北京二手房價漲幅為48%,上海二手房價漲幅為39%。
中國房價的瘋狂, 這已經不是經濟因素可以解釋了。據統計,過去50年,美國新房銷售均價年均漲幅為6%,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的名義GDP年均增速也恰為6%左右,兩者基本相當。也就是說,買房保值是成立的。而在中國,房價漲幅遠遠超出GDP名義增速,尤其是在一綫城市。專家指出,中國房價走高的真正推手是貨幣因素,也就是增發貨幣。 無論是廣義貨幣M2增速,還是全國總存款增速,其走勢都和全國房價走勢高度一致。用經濟學術語來描述,就是流動性泛濫。在增發貨幣下,貨幣并沒有流到企業實體,而是流到房地產中。換言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主要推手是國家銀行信貸資金,導致政府控制房價措施失效。
我們知道,流動性泛濫,是造成2015年中國股災的原因。 當時各種逃避監管的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配資大量流入股市,最終形成了人造牛市。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也是放鬆對次級房貸的監管,最終釀成了地產泡沫。
房價瘋長,有兩大負面效應。 一是社會學意義的“分化效應”,就是使得民衆分化為“有房族”和“無房族”。在北上廣等一綫城市,工資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無房族”很難從經濟發展中享受“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