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記者手記:那位起訴日本戰犯的檢察官走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4 09:33:16


 
  以一名檢察官的嚴謹細膩,郭春來的驚人記憶彌補了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結識郭老是在2005年,時值抗戰勝利60周年。那時候,特別軍事法庭舊址破敗不堪,一度還擺攤幹起墓園中介。“不應該啊!”離休在家的郭春來連連嘆息,“這是見證日本人認罪服法的地方,是我們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地方,怎麼能這樣!”

  在各方的呼籲下,法庭舊址終於得到修復成為今天的陳列館,並靜靜地等候著和親歷者們的重逢。但久病住院的郭老未能成行,直到去世。

  張仁壽是研究新中國改造日本戰犯的著名學者,也是郭春來的好友。郭老去世後,他披露了一段故事:當年被審判的一名日本戰犯的孩子曾經訪問郭春來,並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父親生前說他把44名中國人送給‘七三一’部隊,中國公訴時怎麼只認定為22人?”

  郭春來說,我們重證據,不輕信口供。

  日本有諺:風在呼嘯,山不會移。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5周年,新中國審判日本戰犯60周年。郭春來老人的話至今刻在我的腦子裡:“審判日本戰犯,不是我個人的歷史,是國家歷史,應該讓中國人都知道!”郭春來老人的話至今刻在我的腦子裡。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