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國人怎麼突然愛看中國科幻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3 11:00:24


 
  “去年《三體》獲雨果獎後,可以感受到,在國際科幻界,中國文化、中國科幻的存在感逐步提高了,這與我們國家的經濟崛起也有著一定關聯。”十多年來一路推動《三體》系列問世的《科幻世界》雜誌副總編姚海軍說。

  《三體》英文版自2014年11月上市,至2016年6月底,全球累計發行量超過16萬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西方主流媒體都提到了這部中國科幻,並給予較高評價。

  外國人為什麼突然愛看中國科幻?劉慈欣說,科幻文學正在、也應當成為外部世界讀懂中國的一把新鑰匙。

  姚海軍認為,一方面,《三體》系列的翻譯通過專業化的渠道推進,為中國科幻與西方世界建立起橋梁;而更重要的是,從《三體》中,一些美國讀者試圖推測未來中國的圖景,這就好像“解密”中國一樣。

  《三體》已被改編成舞台劇和電影,可以想見,《北京折叠》也將受到其他藝術門類的青睞。然而劉慈欣坦言,中國的科幻產業仍在一個初級階段,與一些發達國家比,亟待建立工業化的體系。僅以電影為例,中國的電影年票房已超過440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卻仍未出現如《盜夢空間》《星際迷航》《火星救援》等現象級科幻電影。

  據國內科技文化品牌“未來事務管理局”調查,中國科幻的產業化規模依然較小,讀者叫得出名字的作家、寫手還只有約30人,核心層的職業科幻作家不到10人,可以從事科幻編劇、制片、項目管理的資深人員更是鳳毛麟角。

  劉慈欣說,先要有生產規模、製作標準,才能讓更多人才和作品冒出來。“如果核心層的科幻作家用十個指頭就能數完,這就明顯匱乏了,我們在看到中國科幻的‘增長’同時,也要看到短板。”

  “對中國科幻而言,今天迎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劉慈欣說,中國人連續取得獎項本身有偶然性,也包含必然;中國科幻文學產業化的時代開啟了。

  讓科幻界感動欣慰的是,近年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FAST射電望遠鏡項目、量子通信與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一系列基礎物理研究領域的新名詞、新實踐正在刷新中國人對科技的認知,這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有望站在世界更前沿的知識儲備保障。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