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光的記憶》新書發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2 14:40:56


撒古流分享部落動人故事。
  中評社高雄8月22日電(作者 崔家齊)高雄市立美術館8月20日在高雄大遠百誠品書店,辦理《光的記憶—撒古流》專書發表暨簽書會,一生追尋部落文化與族群記憶的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現身與讀者分享他所經歷的部落生活軌跡與記憶中的動人故事,展現他充滿智慧與故事感的當代藝術家魅力。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與屏東縣議員車牧勒薩以拉勒格安也到場推薦這本值得珍藏的好書。

  撒古流的作品遍佈全台,參加過多次海外原住民藝術巡迴聯展,2014年“婚慶”作品榮登華航客機機身,並隨著這架“台灣部落行旅彩繪機”向世界宣傳台灣。網路上瘋傳的屏東最新吸睛景點“山川琉璃吊橋”,也是他一手打造。

  繼承排灣族“藝匠”血脈的撒古流,是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中居指標性地位的藝術家,出生於屏東三地門達瓦蘭部落,自幼跟在爺爺身邊創作,為部落服務,製作器物、雕刻及鑄鐵。70年代,他開始找尋自身群族的歷史與記憶,長期投入原住民文化傳承工作,推動“部落有教室”運動。

  排灣文化的哲學觀不但是他生活及藝術上的參照,更從題材廣泛的創作中發展出具主體性的原住民美學及語彙。對於自身族群的觀察,撒古流面對其族群處於主流社會的邊緣地位,持續接受自然滋養並與土地聯結生根的期許。

  《光的記憶—撒古流》來自於撒古流在高美館首次發表的重要展覽紀錄,並難得地收錄了他有關“火”與“光”的精選,透過“遠古的火•石板屋”、“光的記憶”與“部落外的樹蔭”三部曲,娓娓道出人們從“火”的光跨到“電”的光的生活軌跡與其所處之邊界境況。

  撒古流18歲考上水電工執照,在家鄉開始執業,也取得騎機車自由穿梭原始森林的權利,因此晚上常與穿山甲、兔子不期而遇,他也將這樣的經驗,首次嘗試透過動畫創作呈現對於土地的歸屬情及回歸傳統部落的美好信念。

  撒古流表示,自從電燈發明後,人類的夜間生活開始脫離對“火”的依賴,但直至1970年代他國中即將畢業前夕,“燈光”才進入排灣族部落,取代了“火”。不過,他對“火”的式微有點難過,因為火不僅是日常生活所需,也在原住民族中佔有神聖地位,用來與精靈溝通,傳統部落種種祭儀都會用到火,是與祖先之間的連結。

  身為排灣族人所尊崇的當代藝術導師,撒古流經歷了家鄉部落從“火”到“燈”的轉變年代,也深深體會了現代化過程對部落產生的影響。他說,在過去無電的年代,“火”成為太陽的替身,延續了白天的時間,等到炊飯用的火苗逐漸熄滅,族人也差不多該上床睡覺了。

  撒古流說,電力進入部落後,家裡因為開雜貨店的關係,買了全部落唯一的電視機,從此族人口中“會說話的箱子”佔據了夜間大家原本談心的溫暖時光,也取代“火”成為夜間的光源,不但布袋戲的外來文化開始入侵,每到星期六日本摔角節目更是人山人海,但當時要看撒古流家的電視可不是免費的,平日“入場費”是一支木材、一個地瓜,看摔角節目則要收五角錢。

  他也談到早期因為部落沒有電桿,因此電線就克難式掛在部落的大樹上,並釘上紅底白字的“高壓危險”警示牌,接著教會也在樹上貼了“天國近了”、“耶穌愛你”的傳教標語,後來開放選舉後,“懇請惠賜神聖一票”的競選傳單也上了樹,如果把這些字一起唸,就會形成一種另類幽默。

  撒古流表示,石板屋也排灣族文化的表徵之一,過去族人的觀念是,能親手蓋出石板屋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因為蓋屋需要人手,必須有好的人緣,這是一件凝聚人與人之間的事,不過,外來文明或科技應用的衝擊逐漸也無可避免地讓傳統石板屋失去原有的面貌。

  撒古流・巴瓦瓦隆是古流工藝社負責人,屏東縣政府藝術諮詢委員,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籌備處顧問,屏東縣三地門文化藝術勞動合作社理事,1978年成立古流工作室至今。曾寫過《部落有教師-達瓦蘭精英回流運動》等10多部著作,並辦過“總統府特展”、“會說故事的手”等等20多個展覽。其作品典藏於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高雄國際餐旅學校,“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等,屏東三地門鄉著名的的特色咖啡館“風刮地-秋月的店”,即是撒古流將他的工作室擴張改建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