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華人數學家摘取“華人菲爾茲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6 11:30:23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近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華西都市報報道,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加上本次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

  一個超生的農村娃,何以征服世界名校且被委以終身教職,並被認為是中國數學的未來?華西都市報記者通過近一周的追蹤採訪,試圖找到一個數學家的正確打開方式——

  天賦初顯

  一封自薦信 農村娃敲開成都七中大門

  首先,讓我們將時光回溯到張偉顯露數學天賦的中小學生涯。

  1981年,張偉出生在大竹縣農村,他是家裡的老二,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父母務農,兼做點小生意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張偉的小學前四年在村小讀書,到了五年級轉入到大竹縣天成鄉小學。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張偉的數學天賦便開始顯現出來。當時奧數還不流行,更不普及,數學老師也只是在課餘給班上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一些參考資料,包括韓信點兵、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等趣味數學,以滿足少數人的求知欲。而張偉便是這少數人之一,隨之而來更是由興趣轉而痴迷,並獲得了全國小學數學競賽一等獎。張偉就此說,小學數學老師在他啟蒙階段給了很好的引導。不經意間,為他打開了一座藏滿奇珍異寶的寶庫。

  後來,張偉考上大竹縣中學,此間參加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競賽,輕鬆拿下一等獎。學校老師遂告訴張偉,學校曾經有同學因之被成都七中錄取,希望他也能夠去試一下,畢竟這是全省最好的學校之一。

  張偉便懷著試一試的心態寫了一封自薦信。“當時也不知道該把信寄給誰,就寫了‘七中校長收’。”沒想到過了幾天,他就收到了七中副校長楊能生的回信,只有半頁信紙,大意便是——“熱烈歡迎你來成都七中上學。”就這樣,張偉成為1997年成都七中招收的五名外地生之一。

  學霸養成

  羞澀的“偉哥” 每周上節課給同學補數學

  剛到七中的時候,張偉留給同學的印象則是,幾乎每天都在座位上,不停地演算。他課桌上堆滿了課本和練習題,每當他算累了,就會從書堆裡抬起頭來,扶一扶眼鏡,跟旁邊的同桌聊幾句,然後又埋頭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張偉說,他話不多的原因是跟同學之間的交流有障礙,因為大竹方言與成都話有很大區別,經常同學聽不懂他的話。

  然而,如果就此將張偉歸入木訥的書呆子,顯然就跑偏了。不少同班同學回憶,張偉比班裡大多同學年長一歲,加之人緣極好,因此被大家親切呼之為“偉哥”。在同學的印象中,那時的張偉頭髮還很茂密,皮膚很白,戴一副黑色框架眼鏡,笑起來比較羞澀。

  說起學霸“偉哥”,在同學張潔潔印象中,他就沒有考砸過的時候,特別是數理化,相比其他同學有壓倒性優勢。而作為班長兼任數學課代表,每個星期還有一堂課,講台固定是屬於“偉哥”的——為同學解答數學疑難。張潔潔說,他時而奮筆疾書,時而低頭沉思,黑板上總是寫得滿滿當當,只可惜當時沒有相機把那麼珍貴的板書拍下來。

  高中時期,張偉幾乎常年都穿一件白色襯衣,而冬天則在薄衣上罩一件外套。張偉上高二的時候大病了一場,並住院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為此,從班級到學校還發起了倡議募捐,以減輕一些負擔。

  高中畢業那年,張偉作為四川省代表隊的一員參加了全國數學冬令營,由此獲得了保送北大數學系的資格。

  終身教授

  30歲帶博士34歲受聘哥大數學系正教授

  從北大畢業後,張偉“按部就班”地來到哥倫比亞大學讀博,畢業後又到哈佛大學做過博士後和講師,並於兩年後回到哥倫比亞大學做助理教授,30歲就開始帶博士生。到現在為止,張偉已經指導了三名博士生,他帶過的有些博士生年齡只比他略小一點。

  說起學術之路,張偉自言還算一帆風順。想來,這也許是數學世界的艱辛不足與外人道吧。

  2014年,張偉被哥倫比亞大學聘為副教授,這已是終身教職。而在去年,張偉再次破格聘為正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年紀輕輕便登上終身教授之位,沒有一定量級的研究成果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張偉說,哥倫比亞大學為了吸引人才是不遺餘力的,正是他的科研成就將他引上了這個職位。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期間,張偉有幸受教於張壽武教授。張壽武覺得張偉是一個想法很多的人,跟他說什麼都很有興趣,對歷史、文學、書法頗有見解。最開始,張壽武還擔心張偉思想太活躍沒法專心做學問,於是經常提醒他專注研究。

  但2005年的一件事情改變了張壽武教授的看法。當時,張偉和張壽武商量,嘗試解決庫達拉猜想中模性的問題。張壽武當時並沒有對張偉抱有多大的希望,他只是覺得找點事情讓他忙著就行了,但僅僅兩三個月後,張偉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並在他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年,成功寫出了論文。

  “張偉是目前在國際數學界非常有影響的一批年輕的中國數學家之一,這批人我知道的就有10人左右,他們非常聰明,而且是同一代人,其中五六個是北京大學數學系2000屆的學生,張偉的同班同學,包括袁新意、惲之瑋、朱歆文等,另外幾位同一屆清華大學的學生,他們每個人的水平都與我們相差無幾!(李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們是中國數學的未來,到他們的時代,應該是中國數學最輝煌的時候。”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壽武

  拉馬努金獎

  拉馬努金獎以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的名字命名,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國際數學聯盟共同頒發,每年頒予當年12月31日未滿45周歲、做出傑出科研工作的發展中國家的青年數學家。

  ——張偉2010年獲得該獎

  晨興數學獎

  晨興數學獎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菲爾茲獎是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也被譽為“數學中的諾貝爾獎”。晨興數學獎面向45歲以下,為在基礎數學及應用數學方面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而設立。評審委員會由哈佛大學教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以及其他8位非華裔的頂級數學家組成,以確保獲獎成果的水準和評獎過程的公正和客觀。

  ——張偉2016年獲得該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