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戲曲藝術:真正做到“為表演而設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2 11:14:01


 
  倡導理性化地去創作

  蔡體良(中國舞台美術學會榮譽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舞美創作與其他舞台創作一樣,也需要遵循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或者說是已經約定成俗的藝術法則。它的審美理念、審美價值,也要有法可依,尤其是它的審美語言,要能與觀眾溝通和被觀眾認同。如果死板地固守傳統不放,或者弄得太“另類”、太“前衛”,老想去“顛覆”、去“解構”,那是行不通的。

  曾經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舞台上出現一種“大製作”的現象,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對“大製作”運行,不抱任何偏見,不完全以投入多少論藝術的高與下,或成與敗。然而作為舞台藝術創造,絕不能囫圇吞棗,一概照搬或一概排斥,更不能形成一種人為的導向,一種創作的定勢,一個固定模式。我認為無論是“大製作”還是“小製作”,我想可用簡單的杠杠來衡量:一是,它是否符合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二是,它是否遵守、適應文化藝術市場的需求。

  多年來,由於某種大氣候的使然,這股以“大製作”為熱鬧、為方向的聲勢,逐漸蔓延開來,似乎有點難以控制的態勢。其結果,是藝術語言失態、走調、扭曲。用當下的標準來說,也是一種藝術腐敗。

  無論是劇場內的創作,還是走出劇場的大舞台美術,它的生存和發展,既需要遵循藝術的規律,也需要物質的支撐,包括當代科技的應用。既需要我們有創新的理念和足夠的自信,也需要我們有自律的精神。我常常看到我們的舞台上,陷入“悖論”的怪圈。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亮麗的同時,也堆積出不協調的“無與倫比”的垃圾。浮躁、重複、奢侈、貴族化或土豪化,盲目的投入,無謂的攀比,矯情的顛覆和打著“創新”旗號的解構。浪費了我們很寶貴的、也很有限的文化資源,這是需要警惕的!

  不過,經實踐檢驗,“大製作”的舞台生命力不強,成功的概率不高。能夠進入文化市場,能夠良性循環的更是鳳毛麟角。我認為,倡導理性化地去創作,直面現實的困境和挑戰,是舞台藝術家成熟的標誌。我們的舞台創作,人為地、非理性地製造精品是悲哀的,而創作不出真正的精品,同樣也是悲哀的!舞台上理性化的創作和規矩的運作,才是舞台的需要,才使舞台更有生命力。讓舞台美術在理性創造的旗幟下,更健康,更陽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