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最近的幾起襲擊案件表現出共同的“歐洲特性”,因為像法德這樣的移民大國接收了不少難民,其人口和社會結構很相似。事實上,德法發生恐襲的背景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談及法國為何不得不進行“沒有前線的反恐戰爭”,一些人認為根源是法國的特殊招牌——從1905年政教分離法律中繼承而來的“世俗主義”,簡單說就是在公共場合不允許宗教元素出現。這是法國共和制度的核心精神之一,但常引發同伊斯蘭文化的衝突。法國是歐洲穆斯林最多的國家。
也有人認為,當下的局面與法國在北非留下的帝國遺產,以及它對從西非到伊拉克的伊斯蘭世界的軍事干預有關。“中東地區的混亂和暴力會在法國產生‘共鳴’,歐洲其他地方都不會如此。法國政客和官員很少提及此點,他們傾向於稱‘聖戰’分子的目標是整個西方社會。但法國的特殊複雜性很難被忽略。”英國《衛報》一篇分析文章稱,法國發生恐襲的一個關鍵背景是,它的國內政治往往同阿拉伯世界的動蕩相連。
文章提到,由於過去的殖民歷史,法國穆斯林主要是阿拉伯人。而在德國,穆斯林主要是土耳其人;英國的穆斯林更多具有亞洲背景——跟大英帝國的擴張史有關。
“歐盟在移民和難民融入上出現問題,但真正的根源是中東、北非的貧窮、苦難和戰爭”,鮑恩巴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現在,歐洲都在看這倆領頭羊如何應對。如果沒有實質性措施,恐怖襲擊將在兩個大國形成常態。實際上,它們到現在也沒有真正的對策。
眼下,由於明年要進行總統選舉,法國正在進行一場大論戰。法國的政治生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各黨派團結一致的局面已經消失,本來可以使法國政界都團結在總統身後的恐襲案,現在正在摧毀其權威。執政黨堅持已有政策,在野黨則提出更嚴厲的措施,稱自己才是最佳執政黨。
法蘭西24電視台稱,法國人正在看執政當局到底準備用何種方式應對恐襲,他們的滿意或不滿意要等到明年大選時才會真正揭曉。在此期間,一切只能聽天由命。
在德國,默克爾最近提出“安全9點計劃”,但遭到媒體質疑。分析認為,默克爾既要敞開大門歡迎難民,又想將恐怖分子拒之門外,是不可能的。如果再發生襲擊事件,德國人的韌性將面臨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