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海仲裁後,東盟與中國處於十字路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3 06:22:41


7月25日,中國-東盟(10+1)外長會議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六)和與會代表在會議開始前合影。會議結束後,中國和東盟國家外交部長發表了關於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了《宣言》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承諾根據國際法原則由直接有關國家通過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 (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南海仲裁庭的裁決給加快達成中國-東盟“南中國海行為准則”的呼聲帶來了問題,隨著中國和東盟小心翼翼地打造南海的“新常態”,它們正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據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7月31日報道,在一名年輕律師在國際法院贏得不利於美國的著名仲裁案約30年後,南海仲裁案菲方首席律師保羅•賴克勒在海牙取得了又一場重大勝利。這一次的裁決結果是“中國在南中國海違反了國際公約的規定”。

  中國所展現出來的政策方針是不接受仲裁,同時支持控制局勢升級。與此同時,還表示願意與菲律賓進行談判。

  中國所支持的“雙軌”方針認為,爭端應該通過直接相關方之間的對話來解決,同時中國與東盟國家應該共同謀求南中國海的穩定。面對裁決,中國必須在這種“雙軌”框架下謹慎實施一套“早期收獲”的守規行動。這些行動可能包括允許菲律賓漁民重新進入黃岩島爭議海域以及中國從仁愛礁地區撤走准軍事存在。

  北京還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澄清它對南海相關水域權利主張的地理界限以及它在這些水域所尋求的歷史權利的功能性質。

  同樣,東盟也必須為裁決產生的影響做好准備,特別是在安全領域的影響。裁決否定了與中國在菲律賓大陸架上的地物相關的所有延伸的海洋權利主張,實際上支持了馬來西亞和越南在2009年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的劃界案。

  與主權相關的管轄權問題一向與關於穩定和睦鄰友好關系的更大政治考量聯系在一起。中國的執政者從不怯於在強硬與靈活之間調整自己的立場以適應眼前的戰略形勢。一旦菲律賓的“武裝部隊”或“政府船只”為在其大陸架上重啓油氣開發的私人活動保駕護航,美國就有可能被拖入衝突。這將對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產生一連串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