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政府的東海與南海政策初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8 00:18:10


 
  “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微調版

  關於南海的“主權在我”至少有歷史、法律與事實三大支柱。相對馬英九政府各行政機關持續蒐整中華民國在南海的歷史證據,蔡英文就任前曾表示無法觀看所有資料,因此,蔡英文政府持續在南海歷史證據的掌握上擁有行動的空間。因此,民進黨政府的確可以宣稱沒有放棄南海主權,原因之一就是南海主權自身的渾沌化。舉例而言,2015年7月27日,對於國民黨指控民進黨“又”要放棄南海主權,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從沒有要放棄南海主權。

  就目前而言,蔡英文政府並不想捲入南海主權爭議,認為台灣夾處在美、中兩大國之間,由於民進黨政府既要維持穩定的兩岸關係,又要維繫與美、日關係,並沒有必要在南海議題上一面倒選邊。基於這種“不選邊、不惹事”的保守中道立場,蔡英文至今只強調台灣擁有太平島主權,並未對頗有國際爭議的“十一段線”南海海域主權做出表態。

  太平島成為海外人道救援與災害防救任務的前置基地

  對蔡英文政府而言,對太平島、中洲礁以及東沙島等事實占領的“事實主權”可能是在南海最明確的政策,當然,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經營的問題,太平島作為某種國際合作的計劃就映入眼簾,也符合蔡英文和平擁護者的角色設定。

  2014年12月5日,民進黨在台、美兩地同時公佈第8號以“人道救助與災害防救”為主題的國防政策藍皮書,蔡英文在序言表示,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於兩項促進海外人道救援與災害防救的創新作為,將規畫太平島建設成為海外人道救援與災害防救任務的前置基地。該藍皮書中明確表示,未來希望能設置“亞太人道救援平台”,並將太平島建成海外人道救援與災害防救任務的前置基地,並規劃建造一艘1萬噸級的醫療艦,醫療艦不配備武裝,也不屬於軍方。吳釗燮在華盛頓則說明,從人道救援與災害防救的角度出發,是台灣對區域穩定的具體行動,並展現台灣的戰略效應,而民進黨以和平與人道為導向,只要有國家需要援助,“包括中國在內”,台灣都會施予援手。

  此種人道救援係在蔡英文提到的國際合作計劃項目當中,其中包括在亞太區域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問題,以及氣候變遷、天然災害、人道救援的架構建立與支援能力等在內。蔡英文政府是想透過該等對台灣發展也十分必要的非傳統安全項目的合作為起點,將台灣融入亞太的合作架構中。此點還有另一項意涵,就是蔡英文幕僚認識到台灣國際空間的困難,亦即台灣現在的需要是取得實質的國際存在感,同時還要兼顧台灣發展與永續的生存需要,用“計劃”取代“組織”,應是經過一番重要推敲的結果。

  仲裁裁決之前以“保留法律追訴權”應對

  作為南海主權聲索國之一的台灣,馬英九政府時期的外交部已發表多次聲明,基於台灣未被邀請加入仲裁程序、仲裁法庭也沒有徵詢過台灣的意見,在被排斥於仲裁案外的情形下,台灣將不接受仲裁法庭任何判決的結果。由於菲律賓在向國際法庭遞交的南海仲裁案中,質疑太平島並不是一個島而只是單純的岩礁,引起馬英九政府的六波登島之外,南海的緊張局勢升溫也讓實際控制南沙最大天然島的台灣,進到了聚光燈的光線範圍內。

  在裁決之前,蔡英文政府如何認識“南海十一段線”就成為重中之重,然而,以蔡英文政府“維持現狀”架構延伸出的“事實主權”,無疑就會高於“法理主權”。因此,原則上蔡英文政府不願承接馬英九任內也無法釐清的“南海十一段線”,但不能排除其作為某種戰略或戰術籌碼。為因應仲裁裁決結果,台灣國安會已召開多次會議研擬對策,後續也持續開會討論。蔡英文政府在裁決前的想法似乎直接來自於蔡英文本人,就是若裁決內容損及台灣所管轄的海域與島礁,不排除“保留法律追訴權”,提出國際仲裁,爭取台灣的權利。

  仲裁裁決之後以“各部門一把號”應對

  2016年7月12日,國際常設做出裁決後,許多涉及台灣的政府部門仍無法以原先備妥的聲明直接發佈,彰顯原先的情勢預判仍不符實際結果,各部門緊急召開會議。有趣的是,台灣的總統府、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陸委會對南海仲裁結果皆發表聲明,相對於其他國家,此種情形十分特殊,某種程度也彰顯出南海議題從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時期即展現類似的職權分散問題。其中對兩岸關係具有意涵的主要包括總統府、內政部、陸委會對南海仲裁結果的聲明,其中提及“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之權利,根據1947年政府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明示中華民國領土及海域範圍以來,堅定捍衛南海諸島領域與相關海域主權,沒有任何改變”,“內政部於1947年公佈'南海諸島位置圖',即已宣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及相關海域主權屬中華民國所有。”可以視為是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重要支柱。

  結語:在“維持現狀”下推動兩岸東、南海的合作

  傳統上,只要碰到外島,包括金門、馬祖、釣魚台、太平島,民進黨都進退失據,因為四個外島,都是中華民國主權的歷史殘留,和台灣歷史並無隸屬關係。問題是,民進黨既要保衛領土,又不敢凸顯主權爭議,如何可能說得過日本或越南?碰到外島問題,民進黨才發現:中華民國不等於台灣,台灣也不等於中華民國。所謂“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法理上根本無法成立。因此,“事實主權”與“法理主權”的確成為民進黨執政後的思索。

  然而,對於東、南海的政策不僅僅只是“事實主權”與“法理主權”的問題,其還遠遠涉及主權、戰略、生存、美日關係、兩岸關係、新南向政策,致使蔡英文政府推動相關政策的迴旋空間並不大,尤有進者,馬英九政府後期對東南海政策的積極性也構成對兩海“政策賡續”的問題。當然,根據蔡英文個人的特質,其對政策制定的因素更在乎於政策的可行性,其中內含許多技術層面。

  因此,蔡英文在主權論述上基本沒有任何空間,只能延續陳水扁和馬英九政府的說法,但是在海洋權利的論述上則涉及到十一段線問題。蔡英文政府面對十一段線成為一個關鍵。假設她作出與北京不同的論述,就會在兩岸關係上形成“一邊一國”的情況,造成兩岸關係動盪。她在南海政策方面可能會採取比較模糊保守的策略,畢竟必須考慮到兩岸關係的發展,所以她不會有一個比較明確或正式的論述或說法。誠如她在1月16日的當選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在一些島嶼上主張有主權,會依照國際法來處理相關的主權主張,但反對任何緊張升高的行為。她也強調,民進黨不會放棄太平島的主權。

  對此,相較於許多認定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會在東南海政策丕變而有損中華民族利益的說法,應該具有某種程度的否定。誠如蔡英文和馬英九兩人在面對面討論到太平島議題時就有頗具深意的交流。馬英九曾經當面向蔡英文澄清表示,“在太平島議題上,並沒有和中國大陸合作”,還語帶抱怨表示“希望民進黨在太平島議題上不能缺席”;蔡英文立刻提醒馬英九不要“誤判民進黨立場”,表示“其他立委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民進黨立場應以黨中央為主”。民進黨政府在處理東南海問題上已經更加熟慮中國大陸方面的立場。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我要強調的是,兩岸同胞有責任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和根本利益。”此種邀請由來已久,但需要兩岸當局相互接觸,在“維持現狀”的前提下,兩岸更多的事務性合作中就是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的不二法門,馬英九政府時期兩岸在東南海“共同開發”的缺席,應該在蔡英文政府維繫“九二共識”的架構下更多而非更少的推展,以填補馬英九政府未盡的東、南海兩岸合作契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8月號,總第224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