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間投資升溫有賴穩定收益預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1 09:30:47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社會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增速回落,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在經濟企穩回升基礎尚不牢固、供給側改革伴隨轉型陣痛的背景下,穩定收益預期是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促進民間投資的重要一環。

  1-6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8%,創近15年新低,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5%,比去年同期低3.6個百分點,比1-5月低0.5個百分點。從行業來看,一方面,民間投資中50%左右是製造業投資,在經濟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後,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由於產能過剩嚴重,需要市場出清。市場環境偏緊加上工業品價格持續走低,企業投資意願不強。另一方面,服務業存在一些管制,“玻璃門”“彈簧門”現象仍存在,民間投資雖然有意願進入,但受到這些門檻的限制。

  總體而言,民間投資下降的核心因素在於實體經濟回報率下降。從宏觀環境上看,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助力下,儘管上半年宏觀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但由於企穩基礎不牢固,還不足以推動民間投資復甦,民間投資的預期尚未扭轉。因此,在依靠政策穩定宏觀經濟增長的環境下,民間投資更多持觀望態度。再加上正在推進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帶來陣痛,令民營企業的投資決策更加謹慎。從投資回報率看,隨著債務規模增長、還本付息壓力加大,民營企業投資風險增加,民間資本擴大投資的理由弱化。此外,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仍是頑症。

  因此,要促進民間投資,必須通過改革穩定民間資本收益預期,激發投資活力。一方面,放開一些行政壟斷與政府管制的領域,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2216.688, -6.30, -0.28%)等重點領域去除各類顯性或隱性門檻,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出台有效舉措,切實解決民企與國企公平競爭問題,使公共領域的民間投資得到有力保障,免除民營企業的憂慮;另一方面,創新投資方式,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統籌推進價格等改革。

  此外,要加大政策落實力度。針對當前民間投資下滑,國務院此前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貨幣政策方面,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注重創新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服務,進一步規範和清理貸款中間環節收費,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控制存貸款利差,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賦予貼近企業的基層金融機構合理信貸權,積極發展股權融資,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逐步降低實體經濟杠杆率。財政政策方面,落實好“營改增”等減稅清費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投資行為取決於對未來投資回報率的判斷,投資回報率的提升關鍵在於經濟增長和宏觀環境穩定。穩定的宏觀環境有助於企業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溢價。目前股市低位震蕩,資本市場回報率下降,房地產銷售形勢也出現放緩跡象。隨著PPI降幅持續收窄,工業品價格將企穩,銷售收入持續回升,實體回報率將上升,有助於吸引民間資本“脫虛向實”,預計民間投資增速下半年將企穩回升。
   
  (來源:中國證券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