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觀察:兩岸溝通“已讀不回”漸成常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9 00:16:43


陸委會副主委、發言人邱垂正稱“大家都把兩岸溝通講成那四個字(已讀不回),這未必符合事實。”(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 束沐)近來,有關兩岸聯繫溝通機制能否有效運作、兩岸信息溝通渠道是否暢通的問題,牽動著各方的關心。6月下旬,大陸方面表示,國台辦與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已經停擺,且責任完全在台灣一方。

  不過,台灣方面似乎並不這樣認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稱,兩岸之間沒有什麼不能溝通的問題,並非是“已讀不回”,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也稱“大家都把兩岸溝通講成那四個字(已讀不回),這未必符合事實”。

  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呢?我們從最近發生的兩起事件背後的兩岸互動細節中,便可略知一二:

  第一件事,7月1日上午台軍“雄三”飛彈誤射事件爆發後,陸委會表示,下午就透過海基會向大陸海協會通報,並要海協會轉知大陸各單位,陸委會也同時透過機制通報國台辦。但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事發當天下午受訪時表示,國台辦並沒有收到陸委會的通報消息,並且在三天後指出,導彈朝向大陸,然而台方卻在第一時間向“別人”通報了情況,大陸的反應理所當然。

  第二件事,6月下旬起,大陸多地發生強降雨及洪澇災害,海基會於6月24日及7月5日兩度發函,向海協會表達台方關切及慰問之意,並表示若有協助救災之需要,台方願意全力協助。7月6日,國台辦發言人向記者表示,近日南方一些省份遭遇特大洪澇自然災害,中國國民黨及台灣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渠道表達關心和慰問,國台辦對此表示感謝。

  事實上,早在6月30日陸委會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便坦言,兩岸官方正式溝通管道,“因大陸暫時片面作為,沒有發揮該有功能”,已間接承認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的事實。可以想見,在導彈誤射事件發生後,陸委會無計可施,才只得退而求其次授權海基會向海協會通報。而至於海基會針對大陸水災的慰問函,已經有眼尖的台灣媒體發現,國台辦的回應中“只字未提感謝海基會及民進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