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與普京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中評社 林艶攝) |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英國脫歐公投可能造成最嚴重的不確定後果。隨後還有美國和德國大選,這同樣可能令歐洲大西洋地區的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并增加風險。對俄羅斯而言,歐盟和美國即將到來的動蕩期將是“新常態”。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要清楚俄能在何種程度上構建“亞洲替代品”。普京訪華成為俄兩年來“向東轉”政策的高潮。
據俄羅斯《導報》6月28日報道,俄精英對“向東轉”的感覺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失望。除少數人外,真正熱衷於將中國作為西方替代品的人顯著減少。俄官員和商人發現,與中國人打交道是困難的,不能期待迅速取得成果,同時又不十分情願為與新夥伴的友誼而改變已形成的辦事習慣。重要的是,精英們至今沒有決定新友誼究竟是什麼:是與西方游戲的一部分還是具有獨立價值的戰略。中國也不完全清楚,俄究竟有多真誠地希望構建深厚關系,還是只不過在與西方討價還價時打“中國牌”。
對“向東轉”產生失望感是因為期望過高。許多官員和寡頭在2014年春天後相信任何制裁對俄羅斯而言都不可怕,尤其相信與中國的夥伴關系,隨後開始用期望值來衡量進展情況。但現實生活常常告訴我們,期望過高就會落空。不過,將其歸罪於“陰險的中國人”是沒有道理的。在過去15年裡,俄并不重視亞洲和中國,只有在與西方出現問題時才對其產生興趣,否則根本不會關注。
“向東轉”不單是為時已晚,并且它始於風暴之中,伴隨著所有可能的不利因素。原料價格下跌和中國經濟放緩著實冷卻了中國對俄地下資源的興趣。制裁降低了中國國有銀行對與俄開展業務的意願。俄羅斯游戲規則的不斷改變和并未顯著改善的投資環境沒有令中國增添對俄投資的意願。
轉向中國的步伐正在進行。俄中的相互依賴正在加深。但依賴是不對稱的:中國對俄的依賴遠低於俄對中國的依賴。俄將越來越淪為中國的“小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