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政府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0 00:35:44


 
  事實上,美中兩國之間的互動遠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頻繁,顯示他們只是在南海各說各話,但雙方在大多數議題上展現心靈契合的一面。例如,雙方在聯合國制裁北韓、敘利亞內戰、伊朗停止核武發展都有很深的合作。在雙方南海交鋒最緊張之際,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主導的環太平洋演習仍邀請中國大陸參加。此外,美中兩國在去年還簽署了空中與海上避免擦撞的兩項協議。更重要的是,在2015年9月歐習會期間,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達成兩國絕不交戰的默契,雙方更保證絕不會為東海與南海小島開戰。

  蔡英文新政府一直被外界認為有聯美日制中的戰略傾向,上任沒幾天,在沖之鳥礁立場上就已向日本傾斜。見微知著,未來在南海11段線問題上恐怕也很難不向美國靠攏。就怕美日的實質安全保證與潛艦技術轉移沒到手,台灣新政府卻陷入了小國遭大國出賣的修昔底德陷阱。

  美中兩國為何同意共治台灣?

  儘管中美兩國關係因南海、網路安全及台灣等爭議而關係緊繃;但是,雙方對蔡英文新政府的政策上卻逐漸形成“共管台灣”的共識。特別是,原先北京與華府在台灣議題上存有不少歧見,為何現在同意共管台灣?

  首先,大陸發現,面對台灣新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的強硬立場,北京可以與華府暫棄前嫌,一起處理雙方共同關心的台灣議題。

  例如,當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支持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支持我國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中國大陸當時就頗不以為然,認為美國明明沒有主導台灣參加ICAO參加3年一次年會的能力,卻硬要強出頭。因此,前不久,當歐巴馬再度簽署支持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支持我國參加“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的議案時,北京就忍不住跳出來批評美國硬要插花。

  但是,當各方都在懷疑在大陸反對下“世衛組織”(WHO)秘書處今年不會對我國發邀請函之際,北京發現讓華府參與“世衛大會”(WHA)對台灣發邀請函的處理過程,對大陸絕對是利大於弊。

  經過“三亞”(甘比亞、肯亞、亞投行)事件後,大陸確定民進黨似乎無意也無興趣建立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的溝通管道。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強硬立場,提醒了大陸一句老話:北京要影響台北的捷徑就是透過華府。

  美國參與的好處之一就是,有美國國務院亞太首席副助卿董雲裳在旁邊敲邊鼓,台灣新政府會更容易傾向於接受來自華府(其實是北京)的政治壓力。

  其次,如果只是透過“措詞強硬”的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與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的針對世衛邀請函“軟中帶硬”的談話,台灣新政府可能會悍然拒絕,毫不領請。

  北京擔心,如果蔡英文就職演說不符大陸期待,中國大陸制裁台灣的動作愈大,就愈可能引起台灣人民的反彈,反而為民進黨積累更多的相罵資本。儘管大陸手中擁有包括減少陸客來台、挖我外交牆角、阻撓我拓展國際空間等籌碼;但是,沒有美國的居中配合與調和,這一手所謂的“好牌”打出去,只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但是,美國參與的另一好處就是能在民共之間起一定潤滑的作用。董雲裳2016年5月3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肯定蔡英文至今“做得非常好且言行一致”,期許她努力做到不要有僵局與危機,以及對她提出“有決心且承諾往前進展,才是唯一解答”的忠告,無疑有緩和兩岸緊繃關係的作用。

  第三,大陸從對美國插手台灣國際空間覺得是“橫柴入灶”,發展到同意美中“共管台灣”,最主要是認知到台灣新政府也許不願聽大陸的任何話,但卻絕對會願意傾聽美國的意見。

  特別是在兩岸關係迄今尚缺少共同政治基礎的時候,台灣新政府只會愈來愈朝美國靠攏,惟美國馬首是瞻。

  第四,華府則發現,若是沒有大陸對台灣的強勢立場與“地動山搖”、“驚濤駭浪,徹底傾覆”等嚴詞警告,就算美國對台灣好言相勸,台灣新政府也不見得聽得進去。

  第五,美國深知,大陸的政軍經實力早已大到對台灣的國際參與擁有一定的置喙權,如果蔡英文立場強硬,拒絕妥協,台灣將會在國際場域遭到來自北京排山倒海的壓力。美國既知大陸有此實力,當然也樂於在特定議題上與大陸“共管台灣”,必要時為台灣緩頰或暗助台北。

  因此,董雲裳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告訴蔡英文未來“變化會是積極的,如果兩岸關係就此停滯不前,將遠遠地落後”,不僅意味台灣在全球經貿自由化與亞太經濟整合過程的落後,也包括台灣因無法繼續拓展國際空間所帶來的落後。

  這也是為什麼她要求蔡做到未來兩岸關係絕對“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僵局或危機”,堅持她必須想方設法化僵局為“活局”,化危機為“轉機”,並要求蔡不僅不能讓兩岸關係倒退,並應設想事情讓兩岸關係“有所進展”。

  顯然,中美兩國突然發現,面對台灣新政府的強硬姿態,他們必須暫棄前嫌,一起來“共治”台灣的某些特定議題,包括台灣的國際空間、柔性台獨或文化台獨可能氾濫成災,以及台灣期中選舉或總統與立委選前推動全民公投等問題。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7月號,總第22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