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市發布“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4 14:00:03


 
  重點地區建觀測科學實驗場

  規劃還注重能力提升。通過地震監測台站、台網的優化、改造、升級,實現震後5至10秒地震超快測報預警、1至2分鐘地震速報、5分鐘儀器烈度速報、30分鐘震源參數速報等公共服務;通過建設寬頻帶、綜合深井、GNSS觀測台網和人工主動震源觀測系統,建設延慶-懷來盆地、平穀-三河等重點地區地震觀測科學實驗場,實現地下應力應變及介質結構變化動態監控,遴選適合本區域環境特點、穩定可靠的觀測系統,獲取強震孕育發生過程的地球物理場動態變化信息,提升地震預測能力。

  此外,規劃還注重區域協同。京津冀三地地緣相接、地震構造相通、地震災害相連,有必要以自然地理和構造屬性為導向,協同解決制約跨行政區域的防震減災難題,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促進京津冀防震減災協同發展。

  建室內應急避難場所遴選庫

  規劃希望通過運用探測新技術,開展張家口-渤海地震帶、華北平原地震構造帶、太行山山前斷裂帶的深部結構探測,開展平原區殼幔結構、盆地結構探測和隱伏斷層精細化探測。研究區域地球動力學、構造應力場、活動斷層、斷陷盆地與大震孕育發生之間的關係,建立震源模型,結合寬頻帶、綜合深井、GNSS和人工主動震源觀測數據,綜合研判大震風險源,開展大震風險預警探索。完善地震實時災情獲取系統,研發低空飛行器數據采集技術,研發適合社會公眾使用的災情實時上報系統。依托手機熱力圖等手段,提升地震災害影響分布的獲取能力。完善震後快速決策支持系統,研發應急指揮專題圖件快速產出和推送系統,實現指揮部與地震現場信息交互推送,提升地震現場工作實時技術支持能力。繼續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編制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專項規劃,制定配套的疏散安置預案和疏散演練規程,強化運行管理。建立室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遴選庫。強化“第一響應人”專業培訓,加強震後心理干預職業培訓。

  (來源:北京晚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