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考上可喜考不上也不用悲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7 17:32:53


1977年讀大學時的習近平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又是一年高考時。

  寒窗苦讀十數年的學子們就要踏進考場,接受“檢閱”。

  作為黨的總書記,習近平怎麼看待這一牽動千千萬萬人心的人才選拔考試?他當年是如何走進大學校門的?未來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習近平有哪些考量?學習大國帶你一起了解。

  上大學

  總書記有一段不斷努力的經歷

  高考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個理想大學不容易。無論是最終走進大學校園的學子,抑或是高考不幸落榜者,都曾經歷過一段艱苦歲月。

  2011年8月2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參觀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級中學,用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和一句古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來勉勵高三學子。

  習近平自己當年為了上大學也有一段艱苦的人生經歷。1975年還沒有恢復高考,正 在陝西插隊的習近平因推薦而上了大學。推薦並不容易,他雖然身為革命元勛之子,但適逢“文革”,其父習仲勛被打倒,因此,習近平在陝北6年,“成分”一直 不好。以至於光入團申請書他就交了8次,入黨申請書更是寫了10份。

  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回憶:“那時候報大學,清華有兩個名額在延安地區,全分給了延川縣。我三個志願都填清華,你讓我上就上,不讓我上就拉倒。縣裡將我報到地區,縣教育局領導仗義執言為我力爭。清華來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請示學校……當時,我父親下放的洛陽耐火材料廠,開了個‘土證明’:‘習仲勛 同志屬人民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開了這麼個證明,就上學了。走的時候,當地還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別羨慕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