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智庫發展進入“魚龍混雜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8 00:17:32


 
  筆者參加過上百場有關“智庫”的研討會,可以負責任地說,所有演講者有價值的智庫建議主張,幾乎在兩辦“意見”中均有提及。可惜的是,浮躁的學風讓人不願去讀原始文本,更忘記了“意見”中的最後一句話:“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按照本意見精神制定具體辦法。”換句話說,那些“智庫”研討會與其討論智庫怎麼搞,不如逐條研究一下“意見”怎麼落實、落地。這是筆者對中國早日跨越智庫“魚龍混雜期”的根本建議。

  對於智庫管理者而言,智庫的生命力與核心任務關鍵在於正向的影響力。而影響力的重要標準,就在於是否能夠生產出有質量的、有思想力的研究產品。回歸研究而不是其他浮華的事物,應當是智庫管理的根本。這就要求智庫管理者盡可能地制定工作制度,突破一些條條框框,把工作鎖定在研究上,開展有實質性、針對性的調研,更多地培養有學術潛力的研究者,撰寫有思想質量的研究報告,影響更多有改革意志的人群。

  具體的智庫管理者是改變當下智庫“魚龍混雜期”的杠杆。人們常說“關鍵在人”,這個“人”主要指的就是各級智庫管理者。筆者曾在過往專欄中提出“建議設立中華智庫聯合會”的主張,以期對智庫管理者加以指導與約束。更重要的是,在理念上,也會推動對智庫具體運營人員產生的更新。當然,人才建設並非一日之功,所謂的“智庫供給側結構改革”也需要循序漸進地展開。這又是下一篇專欄要論述的。(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