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天評論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指當年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強行推動過所謂“南向政策”,這類為政治目的服務、違反經濟規律的作法,給許多台商的利益造成巨大損害,也給台灣的經濟造成不良影響,殷鑒不遠。
馬曉光的評論實際上是判定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同樣會以失敗告終。自2015年9月“新南向政策”出籠以來,外界的質疑聲音一直未停過,有指“新南向政策”是新版的“戒急用忍”,“朝南轉向”也繞不開大陸,無法擺脫大陸的影響。
在大陸看來,迄今出現過多次的所謂“南向政策”,均有兩個考慮,一是分散投資,避免進一步對大陸形成依賴;二是要拓展台灣“國際空間”,增加與東南亞國家的“實質”關係。也就是均以經濟為幌子,另有所圖。
有分析認為,現在情勢有了很大變化,一是東盟崛起,經濟快速發展;二是近年大陸的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在大陸從事製造業的台商已出現撤走的趨勢;三是大陸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東南亞正是在“一帶一路”之上,有很多機會。因為有這幾點,蔡英文推“新南向政策”,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不能太早下結論。
我們認為,上述分析看似在理,卻忽視了一些很關鍵的問題。比如“南向政策”是出於政治目的而去干預經濟,難走得通;比如“南向政策”忽視大陸在東亞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忽視台灣若得不到大陸默許,將無法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等。另外,民進黨政府未來或會繼續在國際上推動“台獨”活動,而招來大陸回擊。上述問題無疑會令“新南向政策”更難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