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新常態不是不幹事 不是不要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6 14:05:40


 
   二、在新中求進

  “日月不新,何以光明?”新常態需要新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指揮棒,是厚植發展優勢的營養劑,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習近平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常態下,我們要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和指揮下,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績,不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更好更堅實的基礎。

  “日新之謂盛德。”新理念需要新實踐,我們要在新實踐中貫徹新理念,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實踐中踐行新理念。當前,我們很重要的任務是運用五大發展理念,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國經濟提質增效,推進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習近平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我們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快速轉變我國過去主要依靠高投入大產出、低質量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以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為目標,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讓我國經濟步入永續發展的健康軌道。習近平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習近平強調:“事實證明,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在五大發展理念指導下,對世界和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基礎上提出的新論斷新舉措,與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供給學派的供給理論有本質區別。習近平指出:“我要講清楚,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借機製造負面輿論。”習近平強調:“西方供給學派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政策失效,西方國家陷入經濟“滯脹”局面。供給學派強調供給會自動創造需求,應該從供給著手推動經濟發展;增加生產和供給首先要減稅,以提高人們儲蓄、投資的能力和積極性。這就是供給學派代表人物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線”,亦即“減稅曲線”。此外,供給學派還認為,減稅需要有兩個條件加以配合:一是削減政府開支,以平衡預算;二是限制貨幣發行量,穩定物價。供給學派強調的重點是減稅,過分突出稅率的作用,並且思想方法比較絕對,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而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指出:“這不只是一個稅收和稅率問題,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