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國權:“裂變式賄賂”觸發“腐敗同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3 18:28:13


 
  賄賂行為的“裂變式擴散”過程

  賄賂行為作為一種腐敗交換,其裂變式擴散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四個基本階段,即選擇交換對象、投資交換關係、平衡交換權力以及形成交換秩序。

  選擇交換對象階段。在選擇交換對象階段,腐敗行動者運用風險評估策略來進行可收益性預期判斷,運用試探性交換策略來獲得可操作性預期。尋求腐敗交換對象顯然遵循社會吸引的原則,那些能夠提供報酬的行動者才可能作為考察對象。但提供報酬能力只是選擇腐敗交換對象的一個方面,提供報酬的願望也十分關鍵。所謂提供報酬的願望,其實就是行動者的腐敗動機。試探性交換的目的就在於把握行動者是否存在腐敗傾向性。只要存在腐敗傾向性,腐敗交換便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操作性,否則可能遭到拒絕甚至暴露。所以,尋找腐敗交換對象是有方向性的,指向那些能夠提供所需報酬,並且存在腐敗傾向性的行動者。

  投資交換關係階段。在投資交換關係階段,腐敗行動者運用擬親化策略和服務滲透策略,打造“自家人”圈子。中國人際關係是一種圈子文化,圈子內和圈子外有著不同的行為法則。腐敗行動者進行關係投資,盡可能打造“自家人”圈子,建構起以情感性為主的交換關係。擬親化和服務滲透是實現從圈外到圈內的兩種基本策略。擬親化是指通過認幹親、拜把兄弟等儀式將外人納入“自家人”圈子的過程;服務滲透是指行動者通過為其他行動者的親屬、朋友等提供服務,逐漸獲得該行動者的好感,逐漸向直接交換滲透。

  平衡交換權力階段。在平衡交換權力階段,腐敗行動者採取共贏共潰策略,鞏固自身在交換關係中的地位。交換資源的不均衡分布必然導致交換關係中的權力差異。處於權力劣勢地位,意味著面臨更大的風險,因為權力優勢者可能更傾向於採取機會主義行為,比如提高交換報酬等。腐敗行動者因為某種資源需求而建立交換關係,往往處在權力劣勢,即使進入了某個圈子,也還在圈子的外圍。在交換對象既有的社會網絡中,腐敗行動者的交換地位往往不夠穩固。所以,共贏共潰成為一種變革交換結構的策略,使得利益目標只能通過集體行動才能實現,任何一方背信都會導致失敗。腐敗的非法性使得背信後果更為嚴重,在這種交換結構中,彼此利益趨於一致,權力運作趨於緩和,進而使群體關係更加穩定、更具有凝聚力。

  形成交換秩序階段。腐敗行動者建構起一種相互依賴、相互承諾、相互保護、相互受益的腐敗交換秩序。腐敗交換秩序是一種微觀社會秩序,整合了集體指向性行為、積極情感和群體感知,進而內生某種秩序規範,以界定社會單元中成員的身份。腐敗交換秩序作為一種微觀社會秩序,往往按照其內在的邏輯進行運作,因而保持了較高程度的穩定性和有序性,儘管這種微觀層面的穩定有序造成了宏觀社會秩序的嚴重混亂。

  綜上可知,賄賂行為作為腐敗交換的典型表現,在利益訴求、自我保護以及親情人情的多重動力下,可能經過一系列策略過程而產生裂變,最終導致局部地區系統性的、塌方式的腐敗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