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樣的要求,中央各部門緊鑼密鼓,認真細致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針對性較突出、政策措施較明確,可操作性也較強。接下來中央還要專題研究,並盡快推動貫徹落實。同時,各地也主動積極開展工作,廣東、重慶、江蘇、浙江、山西等陸續發布了本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不少企業已邁出實質性步伐,主動抑制盲目擴張衝動,收縮戰線、突出主業,有的已從“減量提質”轉為“量質雙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是一個系統設計,每項任務都很吃重,各項任務之間有關聯互補作用,都要統籌兼顧,動態優化,積極推進。從具體操作看,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階段也要有不同的著力點。年初以來,一些政策已陸續出台,比如,降成本的措施不斷充實,補短板的力度不斷加大。下一段,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屍企業”等措施也會向縱深推進。這項工作的“減法”色彩較濃,不可避免涉及人和錢,即就業和債務問題,難度和要求都比較高。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更多地發揮好決定性作用。但“解鈴還須系鈴人”,減少行政干預離不開政府自我革命
那些本身沒有行政干預、市場機制發揮較好的領域,就別再去指手畫腳了
問:年初至今,去產能、去庫存開始在一些地方初顯成效,但行政干預在其中擔當著重要角色,由此引發一些爭論,甚至有輿論質疑“去產能”是“一刀切”“搞攤派”“計劃經濟老一套”。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行政手段是否必要?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應當怎麼擺?
權威人士:這裡要釐清目的和手段的關係問題。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更多地發揮好決定性作用。但是靠什麼手段能做到這一點?“解鈴還須系鈴人”,減少行政干預離不開政府自我革命。比如,減少對“僵屍企業”的補貼,不靠行政命令、單靠市場行嗎?
當然,那些本身沒有行政干預、市場機制發揮較好的領域,就別再去指手畫腳了。比如,消費品領域市場化程度高、競爭相對充分,市場能夠自動出清,他們去不去產能完全可以依靠市場調節。一句話,不管用哪種手段,最終都是為了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把握好的關鍵點。
完成“五大任務”,各級政府要積極作為、主動作為、帶頭作為:
去產能,各地要明確具體任務和具體目標,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准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處置“僵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去杠杆,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依法處置非法集資等亂象,切實規範市場秩序。
去庫存,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
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
補短板,就要注重脫貧攻堅的精准度,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的體制機制。
短期內,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可能存在矛盾。處理好“穩”與“調”的關係,關鍵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確的方法論,把深化改革作為主要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