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在祖國南端的大海上,有一抹耀眼的“空軍藍”,他們是空軍中的“海軍”——南部戰區空軍某海上訓練基地的船艇兵。
中國軍網報道,他們主要裝備是拖船、偵察艇、登陸艇、海上搶修平台等,官兵們常年與大海為伴、以船艇為家,戰風鬥浪、建功海天,擔負航空兵部隊海上突擊競賽性考核、飛行員海上跳傘救生訓練、海上聯合搜索營救等多項任務,為助推空軍海上作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保障航空兵部隊海上訓練是他們主要任務之一,每次航空兵部隊進行海上訓練,官兵們都要提前製作好靶標,用船艇把靶標拖帶到靶區,並布設固定好。由於海上風浪大,布設靶標時顛得很厲害,拉鋼纜的官兵經常站不穩,滑倒在滾燙的鐵皮上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中士姚晶滑倒時一腳踩在鐵皮的縫隙中,小腿被鐵皮劃傷,鮮血直流,但他僅對傷口進行簡單處理後,不顧大家的勸阻繼續布靶。
等戰機突擊完後,他們還要檢靶、驗靶,突擊任務全部結束後,還要把靶標拖回岸上,一個保障周期短則幾天,長則一個多月。艇長任劍組織人員把靶標拖回岸上的時候,曾出現過拖纜斷股的險情。航行途中,突然發生拖纜斷股,必須更換拖纜或者重新插接眼環。當時天色已黑,又沒有小艇配合,無法更換拖纜,只能重新插接眼環。任劍迅速召集大家重新插接:有的負責照明,有的收鋼纜,有的準備插接工具,全艇人員在夜幕中緊張忙碌20多分鐘後,鋼纜插接完畢,船艇得以再次緩慢起拖,駛向碼頭。
飛行員在海上執行戰訓任務時,一旦飛機出現重大故障,飛行員無法操縱飛機,唯一選擇便是跳傘。然而,飛行員就算跳傘成功,落到海里也危機重重,因為落海飛行員雖然有救生船和救生服,但隨時可能被海浪掀翻、吞噬,還可能遭受鯊魚、海蛇和水母等危險生物的襲擊,此外,還會因自身體內熱量急劇流失而引發低溫症等,資料顯示,在20℃的海水里人一般可以生存80小時,而在10℃的海水里,浸泡1小時後的生存機率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