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建能源系統的時刻到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2 11:03:02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專家們一致認為,要想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必須從化石能源轉向清潔能源。大量科學研究數據以及數以百萬計需要能源脫離貧困的人群都體現了該任務的緊迫性。

  事實上,我們已擁有從18世紀建立起來的化石燃料驅動的工業時代走向清潔能源的後工業時代所需要的解決方案。我們甚至已經可以預見一個更清潔、健康和安全的未來:可再生能源崛起、交通電氣化以及零排放。建築、可持續農業、智能技術及其他循環經濟的驅動力都可以藉由清潔能源聯繫起來,並以之為動力。目前,成千上萬來自於社會各界人士、公司以及投資者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奮鬥。我們現在真正的生活在S一代。

  然而,朝著清潔能源轉型的過程痛苦而緩慢。儘管現在取得了一些實質性進展,但是很不幸的是時間並不站在我們這邊。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動作太慢。以“誰污染誰出錢”為原則的碳定價努力目前剛開始獲得初步的政治支持,而新的能源解決方案則往往無法得到大規模應用,究其原因,都是由於由於現有能源系統和基礎設施導致的巨大障礙。

  為了達到去年12月各國政府在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會議達成的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全球清潔能源裝機量需要在2050年前達到34TW,累積投資超過100萬億美元。屆時,清潔能源將占80%總能源使用量,替代相當於240億噸煤碳,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0億噸。

  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現在就開始投入建設一個新的全球能源基礎設施。這種設施可以實現長距離低損耗的輸送電力,將可再生能源從資源豐富的地區送往需要的地區,同時又允許智能配送。

  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已經存在,並已經證明可行。我們只需了解下近些年中國特高壓輸電系統的開發歷程就可以明白其潛力。中國國家電網已成功構建長距離輸電線路,年輸送電量超過1500億千瓦時。不僅僅在中國,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正在建設類似的項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