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世洋:國民黨本土化是假議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9 00:20:25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政治室助理研究員劉世洋(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 王秀中)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26日以7萬8829票、得票率56.16%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在選舉過程中,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本土”與“非本土”的對決;國民黨敗選後,黨內要求全面徹底“本土化”的聲浪也再次高漲。圍繞國民黨“本土化”走向,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世洋日前在出席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時指出,國民黨本土化是一個假議題,國民黨本土化不等於“台獨”化,國民黨本土化不會走向去中國化。劉世洋還表示,新任黨主席最重要的工作是凝聚團結,然後才是體制改革、路線調整、人才培養等。

  劉世洋認為,國民黨的本土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假議題,也是民進黨攻擊國民黨的提款機。國民黨的人事、組織、從領導層到群眾基礎,都是“扎根台灣、認同台灣、服務台灣”,在兩岸交流中絕對是為台灣而不是為大陸爭取利益。因此,在政黨屬性上,國民黨和民進黨一樣,都是本土政黨。綠營之所以到現在還攻擊國民黨是外來政黨,外來政權,完全是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選舉利益的考量。

  “國民黨本土化不等於台獨化”,劉世洋強調,國民黨本土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包括人事的本土化,群眾基礎主要由台灣人構成,政策取向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等,是客觀的、物質層面的概念;至於國民黨是主張統一還是主張獨立,主張經貿開放還是“閉關鎖國”,這些主觀的、意識形態層面的東西,與本土化並沒有直接關係。

  劉世洋也指出,在島內特殊的政治現實下,國民黨本土化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扭曲和異化。“國民黨本土化不會走向去中國化”,劉世洋認為,國民黨不會改名,不會割斷兩岸政治的、歷史的、法理的連結,也不會將“中華民國”空洞化,這是基於以下三點。

  首先,國民黨敗選的主要原因在於體制僵化、在於忽視基層、在於脫離民意、在於人才匱乏。兩岸開放、交流、合作、和平發展的路線都是正確的,如果沒有“兩岸牌”,國民黨輸得更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