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能源車騙補性質無異於詐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3 11:24:43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隨著“新能源車騙補”現象在輿論中持續升溫,工信部部長苗圩21日回應稱,四部委關於新能源汽車“騙補”全面核查工作還沒有最終結束,在一些點上確實已經發現問題,但這不是大面積的事件,還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核查。對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將發現一起處置一起。

  忽如一夜春風來,新能源汽車突然熱了起來。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33.11萬輛,相比2014年增長340%,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這麼大的量,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才是,可事實上,新能源車向來只有耳聞沒有目見,看到的遠沒有聽到的多。正如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所講,“增長速度有些超乎想象,總感覺哪兒有問題,讓人有點不踏實。”

  問題出在哪裡?兩個字,騙補。對於新能源汽車騙補,坊間早有傳聞,甚至有一種說法,一些廠家就像炒“紙螃蟹”一樣炒新能源汽車概念,明明沒有生產那麼多車,卻在誇大數據,向國家伸手要錢。而本應該承擔把關責任的有關部門,有的“睜著眼裝糊塗”,有的沆瀣一氣,與廠家攜手騙錢、坐地分贓。

  新能源車騙補的危害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影響了資金使用,本想通過資金的杠杆作用,撬動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結果資金卻被騙到了不該去的地方,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產業的發展,如果以虛假數字作為決策依據,更會帶來方向性問題;二是助長了投機取巧,這段時間,工匠精神很熱,其實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實幹,廠家的騙補之舉,並非工匠精神的題中之義,任其發展,必然形成“逆淘汰效應”。三是製造了權力尋租,資金補貼有一套程序,能夠騙補成功,往往不是“一個人戰鬥”,這種對權力的影響,與當前新常態新氣象格格不入。

  從總體來看,我們仍然處於發展中,改革發展民生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在資金的使用上遠遠沒有達到充裕的地步。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資金,也是“牙縫裡擠出來的”,著實來之不易。可在現實中,卻發生了騙補現象,讓人憤懣。必須對其零容忍,不讓投機者得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