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5年4月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中)與首屆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外交高官會各國參會代表合影(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3月23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將在海南三亞舉行。會議主題是“共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標誌著打造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命運共同體的大船正式啟航。
瀾湄合作機制是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11月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的,至今不過一年半時間。然而,就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內,六個流域國家已經舉行了三次工作組會議、三次高官會和一次外長會議,為機制的建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際上,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機制已經有很多,其中一些已經運行了二三十年。但無論從建設的效率還是流域國家的參與熱情上,瀾湄合作都可謂無與倫比。
這一機制之所以得到流域國家如此積極的反響和參與,與其鮮明的定位和特征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務實性。現有的其他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合作機制主要由國際機構和域外大國主導,這些機制在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上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可能並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規劃制訂和項目落實並非由流域國家掌握和主導,與其實際需求和期待存在差距。與之相比,瀾湄合作則完全由流域國家組成,無論制定規劃還是設置項目,全都由六國通過平等協商,討論決定,直接反映各國的實際利益和需求,這將大大保證項目的效果和效率。瀾湄合作的務實性在早期收獲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此次領導人會議上將宣布早期收獲清單,其中有些項目已經開始實施,其餘的也將在兩三年內見到效果。
其次是全面性。瀾湄流域的發展是一個綜合性問題,自然條件多變、經濟發展滯後、安全形勢不穩、人員往來複雜,各種因素相互勾連,盤根錯節。因此,要解決瀾湄流域的發展問題,也必須進行全面性的合作,綜合治理,共同應對。瀾湄合作將致力於3個共同體的建設,與東盟共同體建設的政治安全、經濟及社會人文等三大支柱對接:第一,通過責任共同體,加強政治安全對話,不斷增進戰略互信,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第二,通過利益共同體,大力推進經貿合作,夯實共同利益基礎,促進各國發展繁榮;第三,通過人文共同體,積極推進民生建設,加強人民友好交流,促進各界和諧共處。通過三個共同體的建設,六國將實現全面合作,從根本上消除發展的問題和障礙。
再次是開放性。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的一個部分,瀾湄合作是對“10+1”機制的有力補充,也將奉行中國和東盟一貫堅持的“開放的地區主義”精神,絕不是一個排他、封閉的小圈子。正如外交部劉振民副部長在瀾湄合作高官會上所強調的,這一機制將堅持開放包容理念,與現有次區域合作機制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加強經驗交流。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強瀾湄合作的靈活性和生命力,為流域國家提供更多的合作資源和發展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