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終身追責,讓文物保護更有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1 11:07:01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文物一旦受損便再難複原,因此,首要的是,讓官員不敢傷害文物。怎麼做到呢?讓那些失責於文保工作的官員真正承擔責任,讓意見切實落地。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一大亮點便是建立文物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對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

  為何要出台這個《意見》?正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所言,“現行的文物保護法和相關辦法中,都籠統地講地方政府對本行政區內的文物保護負有責任,但負有什麼責任、怎麼負責,強調的都不明確”。

  終身追責,讓文保工作成為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會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相關官員或許就不敢輕舉妄動,再拿文物保護不當回事。毋庸諱言,對於一些官員來說,在畸形政績觀驅動下,對待文物保護往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有時為了商業利益不惜損毀文物。在他們看來,文物保護吃力不討好,保護再好也帶不來可觀的經濟利益。同時,哪怕在文保上失職瀆職,也不被追究責任。

  3年多前,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檢查發現,山東聊城、河北邯鄲、湖南岳陽、雲南大理等地,因保護工作不力,致使名城歷史文化遺存遭到嚴重破壞。最終處理結果是,上述城市被通報批評。個人毫發無損,怎麼會對文保上心?可見,提高損害文物行為的違法違規成本,大有必要。同時,《意見》還會讓地方文物部門更有“存在感”和話語權。在一些地方,文物部門雖有文保意識,奈何過於弱勢,無法監督平級政府,《意見》的出台,無形中讓他們更有底氣。

  然而,《意見》印發後能否深入官心,頗令人擔憂。作家馮驥才曾言,“很多政府管理者,特別是主管全面工作的主要領導,腦袋里根本沒有這兩部法(文物保護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不知道哪些是遺產,哪些不可移動、不可改變、不可買賣,破壞了要負什麼法律責任”。如今,地方官會把《意見》放進心裡嗎?若官員不走心,意見不是又落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