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拾荒者江湖:人數達15萬 分幫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3 09:24:54


 
  也有拾荒者一直回避這個“江湖”,他們大多呈“原子型”分布,與外界保持著最低限度的聯繫。張明霞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她沒有找湖南幫派,也沒有經歷過那些血雨腥風,她也因此無法進入垃圾場撿“寶貝”,只能年複一年地,依靠翻垃圾桶維持生計。

  1997年,北京的拾荒隊伍已經擴大到了8.2萬人。這時,有關部門向王維平透露了一個信息:北京市刑事案件,其中七成以上是拾荒者犯下的。“有的人撿不著就偷,偷不著就搶,污水井蓋兒、綠地護欄、變壓器、甚至地鐵的電纜都給你鉸了。”王維平說。

  為了緩解這種越來越混亂的局面,王維平憑借自己的“三把刀”,最終促成北京10多個拾荒幫派坐到一起,商議解決方案。

  “第一把刀是恩情,當時他們發家都靠我;第二把是我的官方身份,我主管垃圾場;第三把是,我這兒有執法隊、城管。”王維平站起身,手臂在空中飛舞,描述著當時的場面。

  “會議”最重要的成果是分工:“四川幫”有5.7萬人,負責撿垃圾;“河南幫”1.7萬人負責收廢品;“河北幫”1萬人,負責在四環外接應——城裡收來的廢品運到這裡進行分類回收,再賣給產業下游的廢品加工商;“江蘇幫”人數最少,只有1700人,他們負責回收地溝油。

  這場“會議”奠定了北京拾荒者的格局。即便今天,一些“幫派”仍沿著當初劃分的老路繼續前行。

  就在這場“會議”後,河南人老秦買了一輛小貨車,開始在天壇附近的胡同裡定點收購廢品。這時,每個月除了給胡同裡的“老炮兒”上交3000元外,他還能淨賺上萬元。

  如今,老秦已經搬到了北京最大的廢品收購中心。那裡聚集了200多家廢品收購商,其中140多家的老板是他的同鄉,河南固始縣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