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邏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2 21:49:22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中國收購德國企業的胃口越來越大。2016年才剛剛過去四個星期,中國化工就斥資9.25億歐元收購德國機械制造商克勞斯瑪菲,這是迄今中國在德國的最大并購案。同時,德國廢棄物管理公司EEW也引起中國投資者的注意,他們可能出克勞斯瑪菲賣價雙倍的錢來買這家企業。

  德國《商報》1月29日載文《中國五花八門的購物清單》,文章說,乍一看,中國人在德國的投資“太任性”。仔細觀察卻可以總結出兩大趨勢:其一,中國買家青睞熟悉“工業4.0”企業,即工業生產數字化、網絡化的公司。其二,綠色增長領域也是一個明確的興趣點,包括循環利用、水處理和可再生能源。這并不奇怪,因為中國政府剛剛宣布要推動這些行業的發展。

  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領導人就要求企業采取“走出去”戰略。不過,在德國的首波投資熱中,一部分企業以失敗告終。2002年,中國家電巨頭TCL收購德國電視機制造商施耐德,僅過兩年就宣告結束。

  現在情況有了很大改變。中國企業的步伐更為謹慎,德國經理們也有了更多自主權。中國建築機械生產商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水泥泵生產商普茨邁斯特就是一個成功典範。

  實際上,不僅中國企業變了,中國當局也改變了策略。許多國企并購必須事先得到批准,商務部制定有長遠的戰略方案,給投資提供參考。商務部擁有十分全面的研究報告,幾乎囊括全球所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關於德國的報告中不僅包括相關法律,也詳細記錄了各個行業的情況及優秀企業名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