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看李克強如何布局“中國製造2025”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1 09:24:25


 
  這些發生我們身邊的革命性變化給我們啟示,中國製造只有和“互聯網+”深度融合才有前景,才會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必須改變人們的一種認識誤區:以為“互聯網+”只是虛擬經濟。其實這種“虛擬”一旦與“實體”相結合,就會為實體經濟插上翅膀。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就是這樣,要好好總結經驗推廣!

  我去年去韓國,參觀了他們的創新中心。他們第一批建立的創新中心就有十幾個,政府出政策,三星、LG等大企業出資金和技術,共同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和支持。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搞自己的創新中心,浪潮非常凶猛。我們也要加快腳步。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自己還不能生產電視、電冰箱這些“大件”,最後好容易引進了玻殼生產線,結果沒過多長時間,別人的新技術又出來,老的生產線沒用了。包括錄像機等等,我們的很多產業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跑。

  許多人說,在互聯網行業,我們和發達國家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一次,我們務必要抓住機遇,決不能再次錯失。

  第二,怎麼推動“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還是要靠市場主導,企業引導。“中國製造+互聯網”,實際上就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讓製造企業追著市場跑。過去那套“供銷模式”,企業自顧自生產,不考慮用戶體驗,短缺經濟那會兒還行。現在消費者如果不滿意你的產品,就會通過“海淘”,甚至直接跑國外去買了。消費者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他們可以用腳投票。

  最近媒體頻頻提及“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我理解,這實際就是追著市場跑,是在攬市場。我們的企業一定要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和心理,把中國製造朝這個方向推,企業必須向這個方面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