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朱穗怡:尷尬的“短命內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7 10:41:53


  過去一周鬧得沸沸揚揚的“組閣爭議”昨天終於有了結果。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決定任命“行政院”前副院長張善政為新任“行政院長”。張善政雖然“坐正”升職,但恐怕並無喜悅之情,因為這一任“內閣”的壽命只有短短四個月,到5月20日台灣地區新領導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職之日即結束,屆時蔡政府將組成新“內閣”,因此張“內閣”可謂“最短命的內閣”,而且期間也不能推動和實施重大政策,被視為“看守內閣”,使得台灣各項建設陷於空轉,白白浪費了幾個月的時間。這是台灣政治的怪象之一。島內輿論指出,新舊政府如何在不影響經濟、民生建設的情況下有效率地交接,將是台灣政治的新挑戰。

  台灣於本月16日選出新一屆領導人和“立委”,時任“行政院長”毛治國按慣例率領“內閣”總辭,但離新政府上台還有四個月,馬英九面臨兩難處境:若是任命新“行政院長”,但到了5月就要下台,而且這幾個月也只能按部就班、無法落實重要政策,不利島內經濟發展;但若是不組成新“內閣”,台灣將陷入無政府狀態。於是馬英九建議“多數黨組閣”,由贏得“立委”多數席次的民進黨和蔡英文提前“組閣”,但蔡英文已於上周六正式回絕馬英九的提議。馬英九無可奈何,只得任命新“內閣”,撐到5月民進黨政府上台為止。

  到底“行政院”應何時總辭,島內“憲法”並無明文規定,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行政院長”通常是在新領導人就職前提出總辭,以尊重新領導人提名“行政院長”的權力。但自1992年島內首次舉行“立委”全面改選後,島內認為“行政權”應向“立法權”負責,遂形成“立委”改選後“內閣”總辭的慣例。以前“立委”選舉和領導人選舉分開舉行,例如,1999年和2000年分別舉行“立委”選舉和領導人選舉,時任“行政院長”蕭萬長雖然於1999年“立委”結束後率“內閣”總辭,但離下一屆新政府下台還有一年時間,加之他接受挽留,直至2000年5月才總辭,因而並無“短命“內閣”的爭議。至於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當時民進黨張俊雄“內閣”雖然也按例總辭,但獲留任至“520”新政府就職日,所以也沒有出現“短命“內閣”。

  2016年選舉國民黨慘敗、民進黨將上台,島內出現第三次政黨輪替,但毛治國去意已決、不接受馬英九的慰留,給馬政府留下了難題。至於蔡英文不願接受馬英九丟過來的“燙手山芋”是意料之中。雖然蔡英文上台後也要組成新“內閣”,但她需要時間醞釀和仔細籌劃。眼下民進黨各路精英無不對四個月後接手的“政治大蛋糕”虎視眈眈,倘若分配不均,勢必引發民進黨內訌,不利蔡英文日後施政。因此,蔡英文當然不願意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貿然“組閣”。

  國民黨和民進黨各有政治盤算,以致產生“短命“內閣”這樣的畸形物,而受害的無疑是台灣的經濟建設和民生福利。有業者呼籲,“政權”是要交接,但台灣不能空轉,政府要對老百姓權益負責。然而,代表新民意的新一屆“立委”下周就任、新一屆政府也將在5月20日就職,但仍由“舊政府”、“舊民意”組成“內閣”依然運作,台灣在這樣自相矛盾的“政權交接過渡期”恐怕也只能陷入空轉。

  來源:大公網 文-朱穗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