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後,楊陽作為六安市抗震救災醫療隊長,帶隊參加災後救災防病工作,圓滿地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並被評為抗震救災英模。此後,業績突出的楊陽被提拔為六安市衛生局副局長。
這樣一位曾經的能人為何會蛻變成腐敗分子呢?同諸多腐敗變質的人一樣,最初都是因為在“三觀”上出了問題。誠如楊陽在悔過書裡所言,“我在任院長期間,職務升了,手中有權了,就放鬆了自己的世界觀改造,放鬆了自己的黨性原則,淡忘了入黨時的誓言,漠視黨紀國法,多次收禮受賄,犯下了重大的職務犯罪,給黨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嚴重影響。”
辦案人員介紹,在任醫院院長後期,由於攀比心理、從眾心理、圖回報心理的滋長,楊陽在功勞面前認為自己得到的回報太少,加之周圍醫療界經商朋友的成功對其造成的衝擊,他心態逐漸失衡,由不敢腐到“小打小鬧”,再到“收了也就收了”,以至於最終適應了腐敗的“水溫”。
另外,楊陽思想上存在的認識誤區也讓其對自己的受賄行為採取了放任態度。他以為,雖然收取了他人錢財,但沒有給國家和醫院造成損失,應該不算什麼大問題。在第二人民醫院蓋綜合病房大樓時,楊陽盡心盡力,親自設計部分圖紙、自行購買建築所需部分鋼材,為醫院節省了數百萬元的開支。這節約下來的支出,甚至遠遠超過他所收取的賄賂。所以,楊陽竭力給自己尋找受賄的理由,認為只要沒有損害國家、集體和醫院的利益,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獲得一些好處,就不構成受賄犯罪。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只是“貪贓”而並沒有“枉法”。這樣的錯見,自然讓其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
李純明被查處後,楊陽如坐針氈,開始“研究”起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分析“羅生門”等心理技巧。他在“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時寫下的小紙條上,記滿了“孤證無法定罪”“疑罪從無”等名詞,企圖從中找到一線“生機”。這樣走入誤區的自救,只能是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老話。一審宣判後,楊陽算是清醒了,他對辦案人員表示,自己一定會在監獄裡好好改造思想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雖然歲數已經大了,但是作為一名醫生,仍然希望有發揮餘熱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