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每年,數百萬貧窮的緬甸公民被剝奪了利潤豐厚的玉石礦所產生的將近該國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這些玉石礦出產珍貴的寶石,這些寶石被走私至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台灣出售。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7日報道,去年通過玉石銷售所賺得的310億美元中只有很少為緬甸公民創造了安全的工作或變為對該國急需的健康、教育以及經濟基礎設施的投資。相反,這些收入受到政府中的軍事將領、毒梟以及親信的控制。
報道稱,那麼為什麼像香港這樣以人權為傲的社會仍然對現代歷史上所謂的“最大的自然資源剝削”幾乎保持沉默?盧旺達大屠殺的一名幸存者約瑟夫·塞巴倫齊點出了外國政府是如何輕易地能夠通過外交壓力以及刑事指控和制裁威脅來改變發展中國家的暴力情況的。
美國曾採取此類舉措。在2013年,奧巴馬政府重新開始對從緬甸進口的紅寶石以及玉石的禁令,同時放鬆了其他制裁以表示對其過渡到一個更加開放的社會的承認。
報道稱,香港、台灣以及大陸政府需要發起更大的倡議,這些地方的富裕人口正在帶動玉石貿易。
報道稱,至少,國際壓力將提高對玉石生產中的剝削情況的意識。11月在帕甘礦發生的滑坡造成至少113人遇難,這凸顯了數千人所面臨的危險環境。礦工群體還飽受HIV感染以及猖獗的毒品使用的困擾。
報道稱,緬甸玉石領域的改善需要政府制定收入分配措施、設立獨立審計以及公開政府支出的意願。在最近幾年,由國際夥伴政府的支持所帶來的動力以及對外國投資的談論已經令緬甸政府向公平治理的方向採取措施。亞洲國家的政府應當抓住這個動力並加強對玉石領域改革的壓力。(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