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法華商發展遭遇“瓶頸”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00:08:25


今年3月,位於歐拜赫維利耶市華人批發區中心地帶的大型批發中心巴黎時尚中心開業,從“大市場”邁向“大商場”,希望有助於華商轉型升級。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你的店賣了麼?”這是很多旅法華商見面後的問候語。這在前幾年大家這句話是“買店了嗎?”這句“問候語”的改變,也揭示了華商企業的滄海桑田。

  據歐洲時報網報道,法國華僑華人企業在經歷了20幾年的大發展後,隨著世界經濟的低迷,華商發展也進入緩慢期,一些強勢的行業開始走下坡路。前幾年華商談到轉型升級話題還主要是對國內的轉型升級的“隨聲附和”,而今天卻是已經是迫在眉睫的“瓶頸”。

  華人進出口企業的由盛轉衰

  華商企業最早的轉型就是由最初的“三把刀”(菜刀、剪刀、皮具刀)向進出口生意的轉變。老一輩移民受條件限制,在海外很多是從餐館做起,一部分是從服裝加工和皮具加工開始,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的新移民,開始了產業多元化的嘗試。這種改變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一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制度。中國一方面對外開放,一方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上世紀80年代,私營企業興起,特別是江浙一帶特別發達,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加工廠。由於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使得中國的商品在海外市場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力。

  二是新移民成分的改變。很多新移民在移民前就開始從事企業的採購、銷售工作,具有很好的市場經驗。如萬利達貿易公司董事長、法華工商聯合會名譽會長林光武來法後主要是從事中國食品、土特產品牌代理的進口業務,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原因就是在國內時他就在溫州地區的糧油食品公司工作,對這一行非常熟悉。法國華人經貿協會名譽會長蔡新土,最早來法也是經營皮革加工廠,但隨即轉行做起百貨超市和服裝業。做貿易是他的本行。

  三是法國對廉價商品的需求。在八十年代,中國產品在法國還不是很多,而法國正是其購買力在由盛轉衰的過渡期,人們對低價產品有著旺盛的需求。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最初的幾年,華商的進出口生意一直處在旺盛的發展階段,為華人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除了單純的進行進出口貿易以外,有些自主設計的華人品牌和產品的加工也轉移到國內,使這個陣容看起來日益龐大。華商企業不僅僅給當地經濟帶來繁榮,同時也催生了國內很多市場,特別是小商品市場的繁榮,像義烏的小商品市場、金華的皮革市場、廣東東莞的鞋業市場等。擁有一家批發店,無疑就是擁有了通向財富的金鑰匙,打開了通向成功的大門,因此買店、開發批發商城,不僅僅成為法國華商的主旋律,也是歐洲華商共同的主旋律。在華商批發業集中的歐拜赫維利耶市倉儲批發區,一家店的轉讓費曾高達上百萬歐元。可見批發商鋪的炙手可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