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幣面臨國際資本大潮衝擊的風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7 21:22:07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在獲得國際儲備貨幣“背書”後,中國不少觀點預測買入人民幣的交易將出現活躍,全球的央行都會增加人民幣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

  《日本經濟新聞》12月4日載文《“國際貨幣”人民幣的虛與實》,文章說,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統計,境外央行持有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餘額截至4月底為6667億元。在全球基礎貨幣美元占整個外匯儲備三分之二這一壓倒性份額的背景下,人民幣僅占1%左右(2014年為38個國家)。同樣低於日元的3%以上。

  不過,明年10月以後,成員國將把納入了人民幣的SDR的一部分帶到中國,將其兌換成人民幣之後在市場上進行投資。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帶動人民幣市場擴大。

  IMF預測,中國經濟雖呈緩慢減速傾向,但仍會保持6%以上的增長。在不斷擴大的貿易結算方面,人民幣的需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增加,但如果隨著商品和服務貿易不斷擴大,而跨國資金的交易無法實現自由化,貨幣將終究無法實現國際化。這是因為貿易與流暢的資本流動密不可分。

  在中國,資金都以股票、企業借款及外匯買賣等形式進出。被稱為“資本交易”,在始於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中,這一交易的階段性對外開放也成為焦點。

  “資本交易如果實現自由化,就可以在中國國內直接籌資”,德國大型化學企業弗蘭克盧茨這樣期待。而現在不得不將在歐洲籌集到的資金匯往中國,跨國企業因限制而被束縛住了手腳。

  中國央行也在做各種准備工作。比如,允許海外央行和國際金融機構等不受限制地買賣外匯和債券。在此吸引下,澳大利亞和葡萄牙兩國央行等決定進入上海外匯市場,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後何時以何種程度放寬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的金融投資正成為焦點。如果在拆除限制壁壘時只追求速度而不注重效果,就會面臨國際資本大潮衝擊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