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1 10:27:50


 
  很顯然,我們應該在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優點的同時,學習借鑒西方文明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然而,當西方文明的長處在近代以商業和軍事雙重侵略的方式出現在中華文明的面前時,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心遭受了最嚴重的打擊。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想法始終存在。儘管從中共第一代領導起就提出批判地吸收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任務,但我們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對這一提法不以為然,而對一切來自西方的東西則學得比較起勁。毛澤東在延安時期聽到蔣氏政權舉辦祭孔活動時曾經說過這樣意思的話:我們現在鬧革命,不能提倡儒家之道,因為儒家之道是維持現存政治秩序的,將氏祭孔是有深意的;但是,等到我們將來奪得天下,我們就應該給予孔子應有的地位。可惜革命勝利後歷經多次左”的政治運動,傳統文化被批判得一無是處,至今惡果仍未完全消除。所謂給予孔子應有地位的想法長期未能實現。

  今天,當大陸堅持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堅持改革開放歷經30年歷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也完全應該以更加客觀、公正和開放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共黨的十七大提出“弘揚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高褒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英明決策。可以說,中共十七大的表述是中共自成立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最高定位,至此給予孔子應有地位的目標應該說在黨的政策層面已經解決,但在社會層面仍然有待落實。

  必須十分明確的是,我們顯然不應該以我們的傳統文化來排斥現代的西方文明,更不應該以此排斥馬克思主義。如果我們以排斥西方文明來弘揚傳統文化,把兩者完全對立,則無異於開歷史倒車,無異於拒絕工業文明、現代科技和現代市場。儘管中華文明並非工業文明、現代科技和現代市場的絕然對立物,但中國人不喜歸納和分析的思維方法,容易產生教條和不利於發展科技,需有西方的思維方法加以中和。因此,只有在堅持以開放的心態學習西方文明成果的前提下,我們恢復和弘揚傳統文化才能夠達到最為有利的效果。因為這時,兩種文化的長處會得到最好的發揮,而兩種文化的弊端會得到最好的克服。有中國文化作為觀照,西方文化中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糟粕及其惡果立即纖毫畢現;而有西方文化作為參考,即使是剛剛上學的小學生也會對中國傳統“三從四德”裡的非民主、反人權的內容嗤之以鼻。馬克思主義更是我們確保人民政權真正具有人民性和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在政治意識形態的意義上,傳統的儒家文化儘管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內容,但總體上,其民主性、人民性和科學性不可與馬克思主義相匹敵。

  因此,當我們在意識形態上已經牢固確立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主體地位的時候,當我們十分注重學習西方文明的先進成果的時候,大力恢復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將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我們已經獲得自覺拒絕傳統糟粕的免疫力,而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也將得到自然的現代化的改造。這時,無論我們怎樣背誦四書五經,我們對忠、孝、義、利的理解都將與我們的古人不同。我們已經基本上沒有必要擔心這些儒家經典會對我們的民族和社會發展造成傷害。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不僅追求物質目標,還有處理各種社會關係和尋求精神歸宿的需要。除了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設想,馬克思主義更多涉及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一般規律的理論,對生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民應該發展什麼樣的人際關係、家庭倫理、道德原則、個人修養、生死觀念、國家意識、民族意識,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我們顯然不可以通過引入西方宗教來解決這些問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恰恰可以彌補這一嚴重不足,使中華民族在新的起點上擁有自己理性、健康而又容易認同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家園。

  為此,我們決不可以把中華文化和西方文明簡單對立,東西兩種文明的互補是已經被許多東方國家(如韓、日、新等國)實踐證明了的道理。我們更不可以把中華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簡單對立。實際上,如果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從實踐性、辯證法和統一性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中國傳統的愛國主義、利他主義導向的倫理觀念,跟中國共產黨人提倡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更是只有一步之遙。完全有理由相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僅不會動搖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反而會極大地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容,加強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事實上,毛澤東思想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現代化。毛澤東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尖銳批判者,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革命繼承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