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古巴華僑捐獻文物 訴說背後華人滄桑故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4 09:47:42


古巴華僑捐獻文物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致公黨廣州市委員會大力配合廣州市政府做好廣州市華僑博物館華僑文物的征集工作,不久前首次向廣州僑辦移交了717件來自海內外僑胞捐贈的珍貴文物史料,其中有400多件是致公黨番禺總支部遠渡重洋從古巴僑界征集而來的,這些文物也是古巴華僑近半個世紀來發展的縮影。

  番禺日報報道,早在2012年,致公黨廣州市委會在市“兩會”期間遞交了建設廣州華僑博物館的提案,得到了市長陳建華的重要批示,成為打造高水平有特色文化設施提升廣州文化影響力的重點工程之一,被列為市僑辦當年“一號”工程,廣州華僑博物館選址廣州五仙門發電廠并開始建設布展。致公黨廣州市委會充分發揮僑海特色,大力配合市政府做好華僑文物的征集工作。致公黨番禺總支部受致公黨市委會的委托,去年派出委員、古巴僑屬陳健洪赴古巴采集當地華僑文物展品,經過近一個月的辛苦搜集,陳健洪足跡遍及古巴全國14個省、1個島共300個僑胞家庭,一共帶回了近3000件文物展品,可說是收獲頗豐。

  華人在古巴的發展

  古巴曾經是華人的重要集聚地。早在1847年,首批中國移民206人從廈門到古巴的哈瓦那,這批移民是被人販子作為“苦力”騙賣到古巴的。到1874年,華工在古巴的人數達到10萬人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華工們陸續擺脫“苦力”的身份,開始經營中餐館、雜貨店和其他行業,逐漸融入古巴主流社會。

  在19世紀古巴兩次獨立戰爭中,廣大華工踴躍參加起義軍,在戰場上舍生忘死,英勇殺敵。在哈瓦那海濱大道附近的廣場上,矗立著一個8米高的黑色大理石紀念碑。碑呈圓柱形,正面刻著旅古華僑協助古巴獨立紀功碑字樣。碑的背面底座上鑲嵌著一塊銅牌,上面用西班牙文刻著古巴著名的愛國者和詩人蓋薩達的名言:“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逃兵,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叛徒”。

  鼎盛時期,古巴華僑曾多達15萬人。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老一輩華僑漸漸去世,新移民又很少,目前古巴華人只有300人左右是在中國本土出生的,而他們的年齡現在大多在75—80歲之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