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聯合國的維和理念正在從“維持和平”(peace keeping)轉變為“構建和平”(peace building)。西方的理念是,衝突之後一定要搞大選,搞多黨制、公民社會。中國人則通常認為,只有改善基礎條件,改善教育、醫療和通訊,才會有持久的和平。可以說,中國十多年來的維和工作是高標準、高質量的,也是國際社會真正需要的。
中國此次宣布建設的8000人維和待命部隊很重要,但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這8000人上面,也是對聯合國業務的不了解。維和待命部隊處理的通常是緊急的突發事件,更多的中國維和人員是在任務區踏踏實實從事維護社會治安、基建等工作,這是中國的傳統業務,也是優勢所在。未來中國需要增加硬件投入,比如增加經費,解決醫療、通訊等設備的不足問題。中國現在的思路是,聯合國缺什麼,中國一定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補足。但補足要根據三方面的考慮:聯合國自身的發展需求,駐在國的要求,以及中國自身的需要。
事實上,派遣維和部隊有利於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現在軍隊已不僅僅是傳統的國防力量,抗震救災、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也是軍隊職能的拓展。這個過程中,中國軍人和企業將更加了解國際社會的需要,並對中國文化傳播做出貢獻。維和已是中國外交的一張名片。國際社會對中國維和的評價相當高。最開始是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或者認為中國在非洲維和的目的就是保護能源等方面的利益,但根據我們的案例研究,中國參與維和的許多國家是缺乏能源、資源的。只要中國繼續積極投入維和事業,逐漸地,這些指責將不攻自破。
現在的新趨勢是,中國在維和業務上會繼續拓展,而且會從“硬件”向“軟件”的方向發展,比如,給其他國家的維和士兵提供培訓,並促進維和理念的更新。比如,現在一些外國人也向中國學者表示,他們也不喜歡“人道主義干預”這樣的說法,看中國能不能用一些新話語去取代一些不受歡迎的西方話語。中國如能提出新的維和理念,將是在“軟件”方面的進步。
另一個問題是,在聯合國目前的維和體系裡,中國在中高級層面的官員比較少。大多數中國維和人員是在任務區默默無聞地工作,他們的社交能力還需提高。中國維和人員需要提高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話語設置能力,以及對衝突的解決能力。中國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從20年前默默無聞,發展到現在嶄露頭角,下一步就要發揮核心作用。中國更多地承擔國際維和使命,一批具有良好素質的軍人和警察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形象,會從根本上扭轉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來源:F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