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星語中評:島內社會運動實質是政治運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7 00:13:33


“太陽花學運”現場(中評社 資料照)
 
  “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在刻意培養‘社會運動’領袖,比如陳為廷、林飛帆這幫人,都是蔡英文培養出來的,你抵賴都不行!”陳星告訴記者。他分析,這些“領袖”被打造出來後,事實上成為了民進黨的據點,“以至於每次的學生運動、社會運動,事實上都是他們搞的”。陳星說,“這就是打著社會運動幌子的政治運動,從2008年開始到‘反服貿’和‘反課綱’,如果還沒看到這樣的趨勢的話,那我們就太被動了。”

  “獨派”團體重叠性高 系民進黨外圍

  學運後,“島國前進”、“基進側翼”、“時代力量”等打著“第三勢力”旗號的政團如雨後春笋般產生。對此,陳星表示,首先要搞清楚這些團體的人員都有誰。他認為,“獨派”人員的重叠性非常高,“今天這個人搞一個組織,大家一下子跑過來了,明天那個人搞一個團體,大家又一下子跑過去了。”陳星說,他們的數量看似很多,但人數還是那一撥。

  “他們的政治目的是什麼?並不是奪取政權,而是去宣揚理念、造勢”,陳星說,“獨派”團體的目的是把話語權拿過來,不讓國民黨壟斷兩岸的話語,增進民進黨在島內的話語權,並且進一步加強“台灣主體意識”,至於奪取政權,他們完全沒這個實力。“所以這些號稱‘第三勢力’的‘獨派’都是民進黨的外圍組織”,陳星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