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學生就業取向 互聯網公司更符合個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8 09:57:36


 
  馬妍認為,金融就業有關指標的消極走向,與前幾年股市等金融市場低迷的整體趨勢一致,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開始回暖。

  “應該說中國下一步對金融的需求比以前要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專業副教授馮鵬程認為,相關數據所顯示的金融的社會需求下降只是“轉型期”的現象。

  馮鵬程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將由產品經濟、市場經濟轉為發展金融經濟和資本經濟,同時,中國的經濟結構也需要轉型升級,降低甚至取消低附加值、高能耗的產業,增加高科技產業或者服務業。目前,中國第三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其比重還需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的結構也要更加完善。

  “餐館吃飯、外出旅遊也屬於第三產業,但是現在我們需要高端的第三產業,而現在金融這種高端的第三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是不強的。”馮鵬程表示,金融業由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對人才的需求量應該是加大的。

  “但是現在存在人才不匹配的問題。”馮鵬程認為,金融就業有關指標的消極走向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大學生所學知識和實踐的不匹配,二是轉型伴有“陣痛”是必然的。但金融人才的社會需求一定是會增加的。

  受經濟發展影響的職業和行業,不止是金融。

  “過去五年製造業的社會需求也出現了明顯下降。”馬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裡的“製造”主要是指以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例如機械五金、電子電器等。

  麥肯錫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的低端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上漲了11%和8%。“勞動力成本的上漲迫使企業把工廠搬到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印度或越南,對高級專門人才或管理人才的需求也相應減少。這是本科畢業生在製造業就業比例下降的一個原因。”馬妍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