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發布以後,各地在推進國企改革方面,確實加大了力度、加快了步伐。但是,真正有實質性啟動的地方並不多。多數地方都在等待頂層設計方案的出台。
而本次消息指出的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毫無疑問是國企、特別是央企改革最主要的學習參考模式之一。可是,關鍵在於,學習淡馬錫模式簡單,要想真正取經於淡馬錫模式,可能難度就相當大了。其中,能不能有效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就是一個很難突破的難題。
要學習淡馬錫模式,首先要讓國資委“退居二線”,讓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控股公司等在“一線”作為,這對國資委將是一次重大考驗。國企董事會能否具有選聘和任命經營層的權力,直接關係到董事會在企業的地位,關係到董事會與經營層如何相處,關係到政府與企業之間到底處於什麼格局。而現實情況是,按照不同類型的國企,其經營層都是政府和國資委一竿子到底,董事會根本就沒有對經營層的選聘權。如果不能突破,董事會就只能繼續當擺設。
同時,外部董事如何聘用,也直接關係到董事會是否能夠真正成為企業的決策機構。因為,現行的外部董事,都不是專職人員,更多的都是退休高管、專家、學者等,是一種“福利”,而不是工作需要。如何建立一支專職外部董事隊伍,並嚴格按照聘用規定實施,非常重要。
總之,學淡馬錫模式,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內容,學樣子容易,學做法就難了。從李榮融時代就開始學淡馬錫模式了,到今天還在進行董事會試點,且沒有一個真正具有淡馬錫真經模樣的成功案例,可見,到底該怎樣學,可能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