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記憶:《保衛黃河》唱響民族救亡最強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10:15:20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陝北公學禮堂的首演獲得成功。5月11日,在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的音樂晚會上,冼星海親自指揮100多人組成的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剛一唱完,毛澤東就連聲稱讚“好!好!好!”此時的冼星海,已眼含熱淚。當晚,他在日記中寫道:“今晚的音樂會可是中國空前的音樂會,我永遠不能忘記今天的情形。”不久,回到延安的周恩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自此,《黃河大合唱》從延安傳遍全中國,傳向世界,1941年還漂洋過海登上了美國的舞台。一次次奏響民族危亡時刻的時代最強音,成為代表中國人民保家衛國偉大精神畫卷的不朽篇章。作為《黃河大合唱》中最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第七樂章,《保衛黃河》以短促躍動的曲調、鏗鏘有力的節奏,全景展示出抗日軍民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裡、萬山叢中,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英勇戰鬥的壯麗場景。

  “《黃河大合唱》歌唱了我國抗日軍民乘風破浪的雄姿,歌唱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氣概,向著中國受難的人民,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了戰鬥的號角。”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光未然如此寫道。

  70餘載已逝,《黃河大合唱》奏響的民族強音超越了時空界限傳唱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成為全民族奮勇抗爭、團結拼搏的壯麗史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