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記憶:重慶構築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橋頭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09:22:31


 
  各國大使館、公使館在渝建立後,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與中國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同中國一道為構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遠東戰線作出積極努力。

  “比如抗戰初期的蘇聯,專門派遣了空軍參加保衛陪都重慶,為中國空軍在重慶大轟炸期間對抗日本空軍提供了支援,至今鵝嶺公園還建有蘇聯空軍紀念碑。”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副館長錢峰說。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西方主要國家成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盟友,使得雙方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領域有了全面合作的可能性。

  1942年7月,美國派遣陳納德將軍率美軍第14航空大隊,即飛虎隊進駐重慶白市驛機場,從此扭轉了中國空軍對日本空軍的劣勢,為最終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軍事幫助,中國也積極爭取了很多政治上的成果,意義最重大的就是中國與美國、英國等十餘個國家成功廢除不平等條約,簽訂了平等新約,這其中不少駐渝外交機構擔當了重要角色。

  1943年1月11日,中英、中美分別在重慶和華盛頓簽訂了平等新約,廢除之前的不平等條約,內容包括美英兩國放棄領事裁判權、交還租界、廢止《辛丑條約》及其附件、放棄內河航行權等。

  為此,重慶人張燈結彩,提燈遊行,“放假三天,以資慶祝”。當時的《新華日報》發表評論說:“簽訂了這兩個條約,才把我國百年來在國際不平等的地位廢除!”

  無論軍事上的幫助,還是政治上的聲援,都是抗戰時期中國得到的來自國際社會的寶貴支持。對此,中國人民銘記在心,並通過多種形式予以紀念。

  70多年來,重慶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眾多留存下來的外交機構舊址。2013年,這些舊址整體以“同盟國在渝外交機構舊址群”的名義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些外交機構見證了抗戰時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戰的歷史歲月和重要貢獻,在中國抗戰史、外交史上烙下了不可湮沒的歷史印記。”三峽博物館研究員張莉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