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者:西方漠視二戰中國戰場 不公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5 18:03:40


 
  中國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相互配合,始終打擊和牽制著日本陸軍主力。據統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總兵力為51個師團,其中,中國35個、東南亞10個,日本陸軍近70%的兵力在中國戰場作戰,而用於太平洋戰場的兵力不足20%。戰爭結束時,中國戰場的日軍人數仍遠超過太平洋戰場。

  以上事實和數據表明,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亞洲主戰場。1945年1月6日,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曾讚揚說,“我們也忘不了中國人民在七年多的長時間裡怎樣頂住了日本人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人”。

  3、中國抗戰有力地制約了日本的世界戰略,有效地支援了蘇美英等盟國的作戰

  毛澤東同志指出:“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世界各國從來都是互相支援的,世界支援了中國,中國也支援了世界。中國的持久抗戰有力地制約了日本北進戰略、南進戰略、西進戰略、結盟戰略的展開,有效地支援了蘇美英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日本的北進政策是以中國為基地攻占蘇聯遠東地區。日本要進攻蘇聯必須先打中國,但由於中國的頑強抗擊,日本不得不將陸軍主力投入到中國戰場,無力對蘇作戰,從而無法將北進政策提上日程。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全力應對德國的進攻,為日本提供了北進的最佳時機。當時,日本外相鬆岡洋右力主北進,配合德國夾擊蘇聯,但參謀總長杉山元反駁說,“現在,日本將重兵用於中國,(北進)實際上不可能。”1942年12月,蘇德兩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激戰,德國請求日本對蘇開戰,但日本因力不從心拒絕了德國的請求。此後,德國還多次請求日本對蘇作戰,亦遭日本拒絕,從而使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線作戰,得以全力抗擊德國法西斯,確保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同時也表明,由於中國抗戰的制約使日德各自為戰,無法進行戰略配合,成為有名無實的結盟,從而有利於反法西斯盟國對其各個擊破。

  日本南進戰略的對手是美英等國,目標是占領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地區。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法無暇東顧,給日本提供了南進契機。9月4日,日本因無法從中國脫身,不得已宣布“不介入歐戰。”1940年5、6月,德國擊敗英法聯軍,法國投降,英軍退守英倫三島,英美均疲於應對德國,東南亞和太平洋便成為防務薄弱地區,為日本提供了南進“千載一遇”的良機。7月26日,日本內閣決定將南進戰略提上日程,但由於中國戰場的牽制,遲遲不能付諸實施。太平洋戰爭期間,中國給予了美國強有力的支持。1942年2、3月,日本大本營為防止美軍以澳洲為基地發動反攻進行研討,海軍認為只有攻占澳大利亞才能遏止美軍反攻,這就要從中國抽調大量兵力,但遭到陸軍的拒絕。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轉入戰略防禦,急需大量的陸軍,但此時日本陸軍主力仍深陷於中國戰場,從而為美軍在太平洋的反攻創造了良好條件。可見,正是由於中國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才使美軍能順利地發動反攻作戰,奪取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