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網絡資料) |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中國目前的智庫建設存在什麼問題呢?有的學者認為:“新型智庫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行政化傾向比較嚴重,搞不好就會與政府主導型智庫區別不大”。具體表現在,從現有的一些新型智庫來看,大多是一些退休的“前官員”占據民間智庫的領導崗位發揮餘熱。
中國網“觀點中國”欄目今日刊登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研究員荊林波的分析稱,新型智庫的行政化傾向,如果只是上述的表現則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從國際對比的經驗來看,從政府部門的官員到智庫領導人或者反向任職,這種交叉任職被稱之為“旋轉門現象”。美國是旋轉門的集大成者,究其原因是美國的政治體制。每隔4年的總統大選後,大約有4千人面臨轉換工作,由此形成了行政官員與研究者的角色交換,這種大輪換使得政府與智庫的關係更加密切,人際交往更加頻繁,權力和智慧得到最有效的融合,它不僅僅提高了美國有關政府部門的決策力,增強了其人員活力,而且也使得智庫有的放矢,做好政策工具的儲備與人員的培養。比如,在奧巴馬政府任職的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他曾經是布魯金斯學會成員,他從1977年至今,五次穿越“旋轉門”,是迄今為止穿過“旋轉門”次數最多的一個人員。
在我國,在改革的進程中,越來越多地官員進入國有企業,實現了角色轉換。最近一些年,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進入大學,或者從大學進入政府部門。2013年12月,曾經有媒體統計14名省部級官員曾是大學校長書記。當然,也有在山東出現的現象,8名高校官員落馬,多由地方行政轉崗高校任職。
我們相信,隨著在中國隨著新型智庫的建設在加快,越來越多的官員會加入到智庫建設的隊伍中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目前就聚集了一大批退下來的官員。最近,最吸引眼球的是趙白鴿,去年卸任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已經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職務,投入智庫工作。
對於我國官員加入智庫隊伍,我們認為應當客觀評價:其好處在於官員了解體制內的運作程序,知曉許多決策動向,可以指導智庫及時跟進相關研究,避免智庫的建議平民化甚至落伍,更重要的一點,行政官員可以調動相關資源,彌補智庫初創時不足,尤其是人際網絡,對於智庫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