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15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有所好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7 16:31:23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15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2015年上半年,國家環境監測網繼續開展環境空氣、酸雨、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城市噪聲等各環境要素監測。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共1436個國控點位開展了空氣質量監測,470個城市(區、縣)共1011個點位開展了酸雨監測,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及浙閩片河流共956個國控斷面(點位)開展了地表水水質監測,有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301個近岸海域監測點位開展了海水水質監測,291個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第一階段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以下簡稱74城市)達標天數比例在21.1%~98.9%,平均為68.0%,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首要污染物為PM2.5,其次是O3。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轉。

  74城市中,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保定、邢台、鄭州、唐山、石家莊、衡水、濟南、邯鄲、沈陽和太原,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從第1名到第10名)依次是海口、拉薩、惠州、舟山、廈門、中山、珠海、深圳、昆明和福州。

  羅毅說,上半年,開展酸雨監測的全國470個城市中,有164個城市出現過酸雨。與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於5.6)比例、較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於5.0)比例和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於4.5)比例分別降低4.5、5.8和3.2個百分點,全國酸雨污染狀況總體有所改善。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重慶西南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酸雨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約7.6%。其中,較重酸雨區占國土面積的1.6%,與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區面積、較重酸雨區面積均降低2.4個百分點。全國酸雨頻率均值為14.8%。目前我國酸雨類型仍以硫酸型為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