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心腸子也會中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5 15:41:33


  說起中風,人們往往都會聯想到腦中風、眼中風,卻鮮有人知道腸道也會“中風”。日前,杭州就有一名八旬老伯因突發腸中風而險些喪命。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郅敏副教授提醒,腸中風是缺血性腸病的俗稱,好發於老年人,以男性為主,尤其伴有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方面基礎病的老人,更應提高警惕。

  “其實,腸中風並不罕見。2006年,年僅68歲的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就是死於這個疾病。”郅敏解釋,人上了年紀,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很常見。而且,硬化不僅可能在心臟及腦血管發生,腹腔內動脈血管也會逐漸硬化,尤其是腹腔內的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可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郅敏說道。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被血栓阻塞,導致腸道血液灌流不足,就會使某段腸道因缺血而發生潰爛、壞死、出血。因為和腦血管發生阻塞稱為“中風”的機制類似,所以俗稱“腸中風”。

  腹痛和便血是腸中風最突出的表現,有時可以自行緩解,但又會反覆發作,病情遷延數月甚至更長。除此之外還可能有惡心、嘔吐、腹瀉、便秘、日漸消瘦等症狀,急性期還會伴有腹部劇烈性絞痛。輕者腹痛反覆得不到緩解,重者發生腸壞死,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因此,在便血期的急診內鏡檢查,是早期診斷的關鍵。郅敏提醒,6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的老人一旦出現便血和腹痛,或近期經常飯後腹脹、隱痛,服用消化藥無效,且反覆發生,體重呈下降趨勢,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控制“腸中風”急性發作。

  而預防腸中風,最主要的還是控制動脈硬化。老年人應定期複查血壓、血糖等相關指標,檢查血脂成分、血液流變等項目,控制好飲食結構,營養均衡,飲食應清淡,少吃動物性脂肪,控制好體重。

  (來源:《健康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