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龍應台回應抗戰勝利70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1 09:46:34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德國人身上。1945年二戰結束,對德國來說是失敗,解放還恥辱?1985年德國總理說是恥辱。到了2015年,現在的民調顯示,9%人是認為是失敗,但絕大多數人認為是解放。在龍應台看來,所以對於記憶,越南是一種模式,德國是另外一種模式。

  而對台灣人來說,對於“70周年”,記憶同樣是尷尬的,“在台灣,對於記憶有兩股繩子。很多台灣人在二戰中為日軍作戰,他是站在日本一方。而另外一條繩子是,十萬青年從軍,這些人的記憶像我父親一樣是關於浩劫的記憶。你要把這兩股繩子擰在一起不斷裂,是多麼難的事情。知道這些,你對現在的爭吵更多是同情和理解。” 

  “因為記憶軌跡不同,所以記憶中痛的地方不一樣。”龍應台說,記憶是很重要的東西,“記憶像水庫,可以滋潤萬畝良田,也可以把萬畝良田變成萬人坑。佛教裡有一個詞叫功課,記憶是一門非常艱難的功課,需要我們做深刻的思考。”

  龍應台用“倉惶”這個詞來形容中國人經歷的20世紀,“20世紀我們目睹戰爭、貧窮、流離失所,這是20世紀的胎記。而倉惶帶來的殘酷是無法形容。”現在新一代人是在前代人血汗交織下成長起來的,“現在是到了溫柔傾聽的時刻。21世紀的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年輕人,有沒有可能開啟謙卑的大傾聽時代,傾聽大海對岸的人,無論你在哪一邊;傾聽你不喜歡不贊同的人;傾聽隱藏的記憶。這是對年輕人的挑戰。傾聽是21世紀華人文明價值起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