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俊華:一帶一路機遇千載難逢 香港須把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9 11:58:19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把“一帶一路”戰略視作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香港又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他說:“如果我們能把握住這個機遇,接下來的30年,甚至50年,香港整個發展都會有個依歸。”

  曾俊華日前到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就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機遇及可扮演的角色,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據悉,這是曾俊華首次就“一帶一路”主題接受媒體專訪。

  曾俊華說,前30年內地的改革開放,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下一個30年,香港經濟發展的重心,顯然就是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了。他強調,這是香港經濟發展千載難逢的機遇,必須要牢牢把握。

  “看看改革開放給深圳、給香港帶來的變化,你會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曾俊華說,“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部份新興市場與30年前的深圳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香港能把握機會,推進金融、貿易物流、工商專業服務和旅遊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香港經濟就可以有相當大的發展。

  目前,香港的貿易及物流,對GDP貢獻差不多是四分之一,金融業約16%,專業服務也約有一成貢獻。曾俊華說,“一帶一路”可以推動四大支柱產業的升級,一方面可為香港經濟帶來新起點,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年輕人,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國家做出貢獻。

  曾俊華說,現在整個世界都在全球化,香港更是外向型經濟,我們不能再只盯著本土的700萬人,單靠本地市場不足以支持香港經濟發展,一定要向外尋求增值,“在二、三十年之後,香港人均GDP可能由現時的4萬美元,增長至4萬美元的幾倍,必須要有新的市場,才能維持到。”

  曾俊華擔任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已有8年,對香港乃至全球經濟的運行富有卓見。他每週都會在其網志上發表一篇文章,闡述其一週來對國際經濟形勢或國家經濟戰略及香港經濟脈動的觀察與分析。最近幾週,曾俊華已連續就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發表見解,並提出遵從市場運作、可持續性及公平性等原則。

  談到香港在物流方面的優勢,曾俊華說,香港是國際航運中心,海運自不必說,空運方面優勢更大,“現在空運的貨量佔我們總貨量2%,但貨值卻佔總出口貿易超過三分之一,增值非常高,我們在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曾俊華認為,甚至在陸路,香港發展潛質也非常大。“港珠澳大橋建成後,我們在葵涌開貨車到河內,其實距離不是很長了。”他說,這其中要經過很多地方,在物流上如何將貨物增值,潛力也很大,所以“我們在海、陸、空都有優勢”。

  曾俊華表示,香港作為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和一流的資產管理服務,可以發展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要集資、融資平台。

  曾俊華指出,香港具有優良的金融基建,也匯集了世界上頂尖的金融人才,十分適合成為亞投行的財資中心,香港近年已開始發展伊斯蘭金融,更是為香港爭取成為融資平台增添新的助力。

  他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少是伊斯蘭國家,他們融資未必會採用普通的債務形式,可能需以伊斯蘭債券去做。“幾年前我們想到發展伊斯蘭金融,當時我們沒有想到‘一帶一路’,但現在看到這個路線是正確的。”曾俊華表示,“到現在我們出了兩個伊斯蘭債券,都是三個A的評級,非常成功,每個都獲得幾倍的超額認購。”

  曾俊華透露,他已請亞投行考慮在港設立辦公室,而亞投行方面亦有意利用香港這個平台發債。他說,亞投行未來除了透過會員取得財政資源,發債將會是主要的財政來源,而在港發債有多方面好處,一則能夠更好地接觸到全球投資者;二則香港已有發展伊斯蘭債券的經驗;最重要的是,香港金融市場成熟,在港發債的成本較海外不少地方都低,亞投行利用香港這個平台發債,就能以更低廉的成本獲得資金。

  曾俊華在專訪中還強調,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不是慈善動作,一定要遵從市場原則,這很重要。他說,有合理回報,才能吸引人去發展;同時要有持續性,不能太短視,光想著今年要賺多少錢,而是要看10年、20年後會如何;另外,還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歧視性選擇,否則會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

  曾俊華說,香港GDP逾九成來自服務行業,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上,如何與內地省份加強合作也很重要。曾俊華說他近年到中東、東南亞進行推廣,都有中資背景公司隨同,“我們甚至可以和內地不同省份一起出去推廣,既可以幫他們走出去,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也能配合我們純服務行業的經濟體的推行,達致優勢互補。”

  曾俊華透露,為協助業界開拓市場,他將率香港商界和專業界團體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考察。他說,過兩、三個月就會先赴“絲綢之路”尾端的東歐國家,包括匈牙利、波蘭等考察,並計劃明年會出訪中亞國家,同時也不會放棄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

  “前年我們和商界代表去緬甸、柬埔寨,當時香港的商人爭取土地建設香港園,現在已經在推行之中。”曾俊華表示,政府牽頭的好處在於能夠見到當地的政府首長,“這些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幫他們打開大門。”據悉,本屆特區政府的領導層都會帶不同考察團去不同地方考察,協助商界和專業服務界打開市場。

  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香港合作已久的貿易夥伴,但也有更多是香港較陌生的新興市場。曾俊華說,下一步的重點是提高商界和市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認識。他已邀請香港貿發局加強對這些國家市場的研究。同時,特區政府也會多舉辦一些論壇,將會在下半年的航運、金融論壇,增設“一帶一路”專題環節,政府還正在著手組織新的“一帶一路”專題論壇,“希望香港每年都有這樣的專題論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